酌損
詞語意思:
酌情減損。《易.損》:“已事遄往無咎,酌損之。”孔穎達疏:“酌損之者,剛勝則柔危,以剛奉柔,初未見親也。故須酌而減損之,乃得合志,故曰酌損之。”后多用以表示自謙自貶,以防滿溢。
分詞解釋:
自謙:
1.自我謙遜。
2.自足;心安理得。
無咎:
1.無災禍;無過失。
2.謂過由自取,無所怨咎。
合志:
1.符合意愿。
2.同一志向;同心。
之者:
唐宋時習語,相當于“之人”﹑“之物”。
自貶:
基于感到本人低下、有罪或羞愧而產生的一種自卑感。
酌損
詞語意思:
酌情減損。《易.損》:“已事遄往無咎,酌損之。”孔穎達疏:“酌損之者,剛勝則柔危,以剛奉柔,初未見親也。故須酌而減損之,乃得合志,故曰酌損之。”后多用以表示自謙自貶,以防滿溢。
分詞解釋:
自謙:
1.自我謙遜。
2.自足;心安理得。
無咎:
1.無災禍;無過失。
2.謂過由自取,無所怨咎。
合志:
1.符合意愿。
2.同一志向;同心。
之者:
唐宋時習語,相當于“之人”﹑“之物”。
自貶:
基于感到本人低下、有罪或羞愧而產生的一種自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