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譚
詞語解釋:
晩明文學家鍾惺﹑譚元春的并稱。
分詞解釋:
譚元春:
譚元春(1586-1637)明代文學家。字友夏。湖廣竟陵(今湖北天門)人。中過舉人。與鐘惺同為竟陵派創始人。提倡幽深孤峭的文學風格。有《譚友夏合集》。
并稱:
1.一齊稱道。
2.相提并論。
明文:
1.明確的文字記載;法令﹑規章等之見于文字者。
2.猶明德。
● 鐘(鐘鍾)
◎ 金屬制成的響器,中空,敲時發聲:警鐘。編鐘(古代樂器。把一系列銅制的鐘掛在木架上組成,用小木槌擊奏。各時代形制大小不一,枚數也不同)。鐘鼎(古銅器總稱,上面銘刻文字)。
◎ 計時的器具:鐘表(鐘和表的總稱)。座鐘。鐘鳴漏盡(晨鐘已鳴,夜漏將盡。喻年屆遲幕)。
◎ 指某個一定的時間,小時:鐘頭(小時,如“開了一個鐘鐘的會”)。
◎ 杯子。
◎ 集中,專一:鐘情(感情專注)。鐘愛(特別愛)。鐘靈毓秀(指美好的自然環境產生優秀的人物)。
◎ 古代器名,一種圓形銅壺。
◎ 中國古代計量單位,春秋時齊國以十釜為“鐘”(標準不一)。
◎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