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俗
詞語解釋:
指殷代頑民的風俗。
分詞解釋:
風俗:
社會上長期形成的風尚、禮節、習慣等的總和:風俗人情。
頑民:
1.本指殷代遺民中堅決不服從周朝統治的人。《書.畢命》﹕“毖殷頑民﹐遷于洛邑﹐密邇王室﹐式化厥訓。”孔傳﹕“惟殷頑民﹐恐其叛亂﹐故徙于洛邑﹐密近王室﹐用化其教。”宋趙與時《賓退錄》卷十﹕“‘武王克商﹐遷九鼎于洛邑﹐義土猶或非之。’義士即《多士》所謂‘遷殷頑民’者也。由周而言﹐則為頑民﹔由商而論﹐則為義士矣。”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二編第一章第二節﹕“殷人被征服了以后事實上是作了奴隸﹐他們算是受盡了輕視和虐待的﹐周室的人稱他們為‘蠢殷’﹐稱他們為‘頑民’﹐一直到春秋戰國的時候都還把他們的后人當蠢人看待。”后泛指改朝換代后仍效忠前朝的人。
2.愚妄不化的人。
● 俗
◎ 社會上長期形成的風尚、禮節、習慣等:俗尚。風俗。習俗。約定俗成(指某種事物是由群眾通過長期實踐而認定形成)。
◎ 大眾化的,最通行的,習見的:俗名。俗語。俗曲。雅俗共賞。
◎ 趣味不高的,令人討厭的:俗氣。俗物。鄙俗。粗俗。庸俗。
◎ 凡世間,相對于仙佛僧道:俗人。世俗。僧俗。凡夫俗子。
● 頑(頑)
◎ 愚鈍:愚頑。冥頑不靈(愚昧頑鈍不靈活)。
◎ 不容易變化或動搖:頑固。頑強。頑敵。頑癥。刁頑。負隅頑抗。
◎ 淘氣,胡鬧:頑皮。頑童。
◎ 同“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