惰民

惰民
詞語解釋
1.不務正業的游民。
2.元明時浙江境內受歧視的一部分民戶。也稱“墮民”。元滅宋后,將俘虜和罪犯集中于紹興等地,稱之為“怯憐戶”,在紹興也叫“樂戶”,后稱“惰民”。明編戶籍,統列之為“丐戶”,世充婚喪喜慶等賤役,不許與平民通婚和應科舉。或曰宋將焦光瓚率部降金,金軍北退后,宋貶其部為“惰民”。此外尚有明初設置之說,其成員傳系張士誠﹑方國珍的部屬。惰民直至清雍正時始改變其戶籍,和平民同列。參閱《通志.食貨五》﹑清顧炎武《日知錄.降臣》﹑清俞正燮《癸巳類稿.除樂戶丐戶籍及女樂考附古事》。
分詞解釋
平民:
普通的民眾;老百姓:平民百姓|平民階層|平民與貴族。
改變:
①事物發生顯著的差別:山區面貌大有改變ㄧ隨著政治、經濟關系的改變,人和人的關系也改變了。
②改換;更動:改變樣式ㄧ改變口氣 ㄧ改變計劃ㄧ改變戰略。
歧視:
不平等地看待:歧視婦女|受到歧視。
紹興:
1.承繼前業,振興昌盛。
2.即紹興酒。


惰民的意思

引用地址 https://qjyouth.com/ci/9/333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