啞不的意思
啞不
詞語意思:
1.亦作「啞步」。
2.蒙古族語。走。
- 蒙古族:
我國少數民族之一。約480.2萬人(1990年)。分布在內蒙古和遼寧﹑吉林﹑新疆﹑黑龍江﹑青海﹑河北﹑河南﹑甘肅等省區。善于賽馬、射箭、摔跤等體育競技。多以馬頭琴伴奏彈唱舞蹈。傳統節日有那達慕大會。主要從事農牧業。正史始見于《舊唐書.北狄傳》,稱「蒙兀室韋」。13世紀初,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其后,忽必烈建立元朝(公元1271-1368年)。1947年建立了內蒙古自治區。建國后,又相繼建立了自治州﹑聯合自治州﹑自治縣。
- 啞步:
見「啞不」。
● 啞(啞)
◎ 不能說話:聾啞。啞巴。啞子吃黃連(歇后語,喻有苦難言)。
◎ 嗓子干澀發音困難或不清楚:沙啞。嘶啞。
◎ 無聲的:啞劇。啞鈴(一種鐵制的運動器械)。
◎ 因發生故障,炮彈、子彈打不響:啞炮。
◎ 笑聲(舊讀
):啞然失笑(不自禁地笑出聲來)。● 啞(啞)
◎ 〔咿啞〕見「咿」。
● 不
◎ 副詞。
◎ 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它詞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謙)。不刊(無須修改,不可磨滅)。不學無術。不速之客。
◎ 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 用在句末表疑問:他現在身體好不?
● 不
◎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