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觶的意思
揚觶
詞語意思:
1.舉起酒器。古時飲餞時的一種禮節。
2.《禮記.射義》:「孔子射于矍相之圃,蓋觀者如堵墻。射至于司馬,使子路執弓矢出延射,曰:‘賁軍之將,亡國之大夫,與為人后者不入,其余皆入。’蓋去者半,入者半。又使公罔之裘﹑序點揚觶而語。公罔之裘揚觶而語曰:‘幼壯孝弟,耆耋好禮,不從流俗,修身以俟死者。不?在此位也。’蓋去者半,處者半。序點又揚觶而語曰:‘好學不倦﹐好禮不變﹐旄期稱道不亂者。不?在此位也。’」后用為選賢的典故。
3.春秋時晉大夫知悼子卒,未葬。晉平公飲酒,師曠﹑李調侍,鼓鐘。廚人杜蕢責以大臣去世之時,不應作樂飲酒。乃罰師曠和李調各飲一觶,以示勸戒。平公曰:「寡人亦有過焉,酌而飲寡人。」于是杜蕢洗而揚觶。事見《禮記.檀弓下》。后用為國君受諫停樂的典故。
- 春秋:
①年歲;光陰:苦度春秋|他在講臺上耕耘了四十個春秋。
②泛指歷史:甘灑熱血寫春秋。
③時代名。因魯國編年史《春秋》得名。一般指前770年-前476年這個時期。
④儒家經典之一。編年體春秋史。相傳由孔子據魯國史官所編《春秋》加以整理修訂而成,記載自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間的史事,是中國最早的編年體史書。
⑤古代史書的通稱。
- 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創始人。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曾任魯國司寇,后周游列國。晚年又收徒講學,弟子相傳有三千人。其學說以仁為核心,而「仁」的執行又要以「禮」為規范。政治上提出「正名」的主張,提倡德治和教化。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首創私人講學的風氣。自漢以后,經過不斷補充和改造,他的思想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影響極大。著作有《論語》。
- 勸戒:
規勸;告誡:在家人的勸戒下,他終于投案自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