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浿的意思
詞語意思:
遼地和浿地的并稱。即今中國遼東和朝鮮西北部清川江一帶。浿水,即今朝鮮清川江。漢朝置浿水縣,屬樂浪郡。
- 一帶:
1.一條帶子。常用以形容東西或景物象一條帶子。
2.泛指某一地區或其附近。
3.表數量。用于象帶子樣的物件。
4.表數量。用于景物或景色。
5.表數量。用于成排的門或建筑物等。
- 朝鮮:
東亞國家。在朝鮮半島北半部,北以鴨綠江和圖們江與中國為界。面積12.32萬平方千米。人口2096萬(1991年)。首都平壤。高原、山地為主。溫帶季風氣候。工業主要有機器制造、紡織等部門。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特產有人參。
- 遼東:
遼河以東的地區,就是遼寧的東部和南部。
- 中國:
①古時「中國」含義不一。或指京師為「中國」。《詩·大雅·民勞》:「惠此中國,以綏四方。」毛傳:「中國,京師也」。《史記·五帝本紀》:「夫而后中國,踐天子位焉。」 裴駟集解:「劉熙曰:‘帝王所都為中,故曰中國。」或指華夏族,漢族地區為中國(以其在四夷之中)。《詩·小雅·六月序》:「《小雅》盡廢,則四夷交侵,中國微矣。」又《禮記·中庸》:「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施及蠻貊。」而華夏族,漢族多建都于黃河南,北,因稱其地為「中國」,與「中土」,「中原」,「中州」,「中夏」,「中華」含義相同。初時本指河南省極其附近地區,后來華夏族,漢族活動范圍擴大,黃河中下游一帶,也被稱為「中國」。《晉書·宣帝紀》:「孟達于是連吳固蜀,潛圖中國。」(「中國」指立國于黃河中下游的魏國),甚至把所統轄的地區,包括不屬于黃河流域的地方, 也全部稱為「中國」。《史書·天官書》:「其后秦遂以兵滅六國,并中國。」19世紀中葉以來,「中國」始專指我國家全部領土,不作他用。
②「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
③中國(Madhya-desa)。古地名。即恒河中下游一帶的中印度,佛教徒譯稱「中國」。見《法顯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