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文青年中文

租庸調的意思

租庸調

詞語意思:

唐代對受田課丁征派的三種賦役的并稱。導源于北魏到隋代的租﹑調﹑力役制度。凡丁男授田一頃﹐歲輸粟二斛﹑稻三斛﹐謂之租;歲輸絹二匹﹐綾﹑絁二丈﹐布加五之一﹐綿三兩﹐麻三斤﹐非蠶鄉則輸銀十四兩﹐謂之調;役人力﹐歲二十日﹐閏加二日﹐不役者日納絹三尺﹐謂之庸﹐有事而加役二十五日者免調﹐三十日租調皆免。唐開元末年均田制破壞﹐這種承襲北魏的賦役制度漸不適用;安史之亂后﹐為兩稅法所代替。


授田:

古時按戶分田的制度。如夏的貢法,殷的助法,周的徹法。田為公有,受田者向國家納稅。年老及身故,還田。唐代亦實行授田法,其制有異前代。

制度:

1.謂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法令﹑禮俗等規范。

2.制訂法規。

3.規定。

4.指規定品級的服飾。

5.制作。

6.謂制作方法。

7.規模;樣式。

末年:

1.老年;晩年。

2.指一個君主在位或一個年號的最后一段時期。

3.指一個朝代最后的一段時期。

北魏:

北朝之一,公元386-534,鮮卑人拓跋珪所建,后來分裂為東魏和西魏。參看〖南北朝〗。

受田:

古代有授給人民田地的制度,民年二十后可受公家分與的田地,六十歸還。參閱《漢書.食貨志上》﹑《通典.食貨一﹑二》。

與「租庸調」相關漢字意思

與「租庸調」相關的詞語解釋

與「租庸調」相關的成語意思

最近查詢的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