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軍閥的意思
北洋軍閥
詞語意思:
民國初年(1912-1927)代表北方封建勢力的軍閥集團,是清末北洋派勢力的延續。最初的首領是袁世凱,袁死后分成幾個派系,在帝國主義的支持下先后控制了當時的北京政府,鎮壓革命力量,出賣國家主權,連年進行內戰。
[the Northern Warlords] 中國清代末期由袁世凱建立的封建軍閥集團。1916年袁死后,分化為直、皖、奉三系,主要首領先后有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曹錕、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等。各系軍閥爭權奪利,不斷發生混戰。1926年皖系軍閥段祺瑞下臺,1927年直系被國民革命軍消滅。1928年奉系軍閥政府垮臺,歷時十七年的北洋軍閥從此覆滅
- 勢力:
1.權力,處于高位而產生的威力。
2.泛指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力量。
3.方言。猶派頭,架子。
4.猶勢利。
- 集團:
為了一定的目的組織起來共同行動的團體。
- 軍閥:
①舊時擁有武裝部隊,割據一方,自成派系的人:北洋軍閥。
②泛指控制政治的反動軍人。
- 北洋:
清末指奉天(遼寧)、直隸(河北)、山東沿海地區。特設北洋通商大臣,由直隸總督兼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