絶陰的意思
絶陰
詞語意思:
陰氣竭盡。陰陽家稱農歷四月戊辰日為絕陰之日,百事不宜。見《協紀辨方書.義例二》。
- 陰陽家:
1.戰國時期提倡陰陽五行說的一個學派。《漢書.藝文志》列為九流之一。代表人物有鄒衍等。陰陽說和五行說本來是春秋﹑戰國之際具有樸素唯物主義因素的兩種流行思想。以鄒衍為首的陰陽家﹐認為人類社會的發展也受水﹑火﹑木﹑金﹑土五種勢力的支配﹐提出「五德終始」﹑「五德轉移」說﹐用以論證社會歷史的變革和王朝的更替﹐形成了唯心主義的歷史循環論。
2.以擇日﹑占星﹑風水等迷信為業的人。
- 義例:
1.闡明義理的事例。
2.著書的主旨和體例。
- 陰氣:
1.寒氣﹐肅殺之氣。
2.舊指所謂女人之氣。
- 方書:
1.官府文書;案牘。
2.指史書﹐史冊。
3.醫書。
4.古代醫術與方術同出一源﹐故亦指稱方術之書。
- 農歷:
1.我國古代歷法之一。平年十二個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個月大,哪個月小,年年不同)。由于平均每年的天數比太陽年約差十一天,所以在十九年中設置七個閏月,有閏月的年份全年十三個月(383天或384天,閏月在幾月份也沒有一定)。又根據太陽的位置,把一個太陽年分成二十四個節氣,便于農事。紀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復始。俗稱陰歷。這種歷法相傳創始于夏代,所以又稱夏歷﹑舊歷。
2.農業上使用的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