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史館的意思
國史館
詞語意思:
編纂國史的機構。漢稱著作東觀,晉為著作省,唐改稱史館,宋沿用,隸屬崇文院,金始置國史院,元置翰林國史院,明以翰林院統領修史事務,清及民國改名為國史館。
- 統領:
1.統率。
2.軍官名。宋清兩代置。見《宋史.設職官志七》﹑《清史稿.職官志四》。
- 作東:
作東道主。語出《左傳.僖公三十年》:「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后泛稱請客。
- 著作:
1.用文字表達意見﹑知識﹑思想﹑感情等。
2.著作的成品。
3.見「著作郎」。
- 翰林:
唐以后皇帝的文學侍從官,明清兩代從進士中選肝。
- 史館:
官修史書的官署名。北齊時設立,唐太宗時始由宰相兼領,以后沿為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