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辭的意思
楚辭
詞語意思:
總集名。西漢劉向輯。東漢王逸注。原收錄戰國楚人屈原、宋玉及西漢淮南小山等人的辭賦十六卷,后王逸補入己作一卷,成十七卷。主要作者為屈原。作品具有濃郁的楚地地方色彩和語言特征,富于抒情性。后世將此種文體稱為「楚辭體」,因其中以屈原《離騷》一篇最著名,故又稱為「騷體」。是與《詩經》并列的中國古典詩歌兩大源頭之一。
[Songs of Chu] 書名。西漢劉向輯。為騷體類文章的總集。收錄有屈原、宋玉、王褒、賈誼、嚴忌等人的辭賦及劉向自己的作品《九嘆》,共計十六篇。全書以屈原作品為主,其余各篇也都承襲屈賦的形式
- 辭賦:
文體名。漢代常把辭和賦統稱為辭賦。形式上繼承《楚辭》的一些特點,但較多運用散文手法。
- 一篇:
1.古時文字皆著之于竹簡,用牛皮編串如冊,是為一篇。后因稱首尾完整的文字為一篇。
2.全篇。
- 戰國:
時代名。因各諸侯國之間戰爭不斷而得名。西漢劉向編《戰國策》始作為時代名稱。一般指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這個時期。
- 特征:
①指特別征召,以區別于鄉舉:宜蒙特征。
②特別的征象、標志;特點:性格特征|主要特征|顯著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