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應子魚的意思
通應子魚
詞語意思:
見「通印子魚」。
- 通印子魚:
1.亦稱「通應子魚」。
2.即子魚。宋王安石《送福建張比部》詩有「長魚俎上通三印」之句,福州瀕海多魚,初不專指子魚而言。至蘇軾《送牛尾貍與徐使君》詩「通印子魚猶帶骨,披綿黃雀漫多脂」,始以「通印子魚」對「披綿黃雀」。亦有稱「通應子魚」者,或以為出于通應江水,或以為其地有通應侯廟。
- 子魚:
鯔魚的別名。宋王得臣《麈史·詩話》:「閩中鮮食最珍者,所謂子魚者也。長七八寸,闊二三寸許,剖之子滿腹,冬月正其佳時。莆田迎仙鎮乃其出處。」宋梅堯臣《和答韓子華餉子魚》:「南方海物難具名,子魚珍美無與并。」宋葉適《送王通判》詩:「水有子魚山荔枝,借我箸食前籌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鱗二·鯔魚》:「鯔,色緇黑,故名。粵人訛為子魚。」一說,為稻田中魚。
- 印子:
1.痕跡。
2.圖章。
3.指印子錢。清張燾《津門雜記》有《打印子》篇。
- 通印:
「通印子魚」的省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