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轅的意思
詞語意思:
古隘道名。春秋時要塞,在今河南信陽南豫鄂界上。即義陽三關中的黃峴關(今九里關)。一說即武陽關。
- 陽關:
1.古邑名。春秋魯地﹐后入齊。在今山東省泰安市偏東而南約六十里。
2.古聚落名。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境內。
3.古關名。在今甘肅省敦煌市西南古董灘附近﹐因位于玉門關以南﹐故稱。
4.古關名。常用以泛指遠方。
5.古關名。戰國時巴國三關之一。三國蜀劉備又置關。
6.古曲《陽關三疊》的省稱。亦泛指離別時唱的歌曲。
- 春秋:
①年歲;光陰:苦度春秋|他在講臺上耕耘了四十個春秋。
②泛指歷史:甘灑熱血寫春秋。
③時代名。因魯國編年史《春秋》得名。一般指前770年-前476年這個時期。
④儒家經典之一。編年體春秋史。相傳由孔子據魯國史官所編《春秋》加以整理修訂而成,記載自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間的史事,是中國最早的編年體史書。
⑤古代史書的通稱。
- 要塞:
軍事上有重要意義并設置防御工事的戰略據點:建都金陵的朝代都以西塞山為扼守長江的江防要塞。
- 河南:
1.指黃河以南地區。具體所指范圍廣狹有異。
2.秦漢時代稱今河套以南地區。
3.省名,別稱豫。省會鄭州市。
- 三關:
1.古代三個重要關隘的合稱。著名者有:(1)上黨關﹑壺口關﹑石陘關。約在今之山西東南部。《后漢書.馮衍傳上》:「夫上黨之地,有四塞之固,東帶三關,西為國蔽,奈何舉之以資強敵?」李賢注:「三關,謂上黨關﹑壺口關﹑石陘關。」(2)陽平關(今陜西沔縣西)﹑江關(今四川奉節東)﹑白水關(今四川舊昭化西北)。《文選.干寶<晉紀總論>》:「三關電掃,劉禪入臣。」李善注:「蜀有陽平﹑江關﹑白水關。」(3)平靖關﹑武勝關﹑黃峴關。在今河南信陽南。《南齊書.州郡志下》:「泰始中,立州于義陽郡。有三關之隘。」
2.(4)溢津關﹑瓦橋關﹑淤口關。在今河北雄縣﹑霸縣一帶。《新五代史.周世宗紀》「﹝六年夏四月﹞辛丑,取益津關,以為霸州。癸卯,取瓦橋關,以為雄州」宋徐無黨注:「世宗下三關,瓦橋﹑益津以建州及見,淤口關止置寨,故舊史﹑實録皆闕不書。」(5)明代以雁門﹑寧武﹑偏頭為外三關,在今山西太原之北;以居庸﹑紫荊﹑倒馬為內三關,在今河北曲陽之北。《明史.翟鵬傳》:「增游兵三支,分駐雁門﹑寧武﹑偏頭……又于宣﹑大三關間,各設勁兵。」清龔自珍《與吳虹生書》:「三關者,雁武﹑寧武﹑偏頭也。在太原之北,大同之南。」清馮桂芬《費樹臣飲馬長城圖小影序》:「曲陽在居庸﹑紫荊﹑倒馬內三關之南,距倒馬百二十里。」
3.指人體的三個重要部分,說法不一。(1)指耳﹑目﹑口。《淮南子.主術訓》:「夫目妄視則淫,耳妄聽則惑,口妄言則亂。夫三關者,不可不慎守也。」(2)指口﹑手﹑足。《黃庭內景經.三關》:「三關之中精氣深,九微之內幽且陰。」梁丘子注:「據下文,口﹑手﹑足為三關。又元陽子以明堂﹑洞房﹑丹田為三關。」
4.特指下丹田。
5.中醫學名詞。小兒指紋診斷法的三個部位,又稱三指關。即風關﹑氣關﹑命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