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跂的意思
利跂
詞語意思:
謂離世獨立,超出凡俗。利,通「離」。《荀子.非十二子》:「忍情性,綦溪利跂。」楊倞注:「利與離同。離跂,違俗自絜之貌,謂離于物而跂足也。」王先謙集解:「郝懿行曰:利與離同,楊說是也。離世獨立,故曰離跂。」一說,跂同歧。「利歧」謂不循正途而貪歧途。見梁啟雄《荀子簡釋》。
- 十二子:
1.指它囂﹑魏牟﹑陳仲﹑史鰍﹑墨翟﹑宋钘﹑慎到﹑田駢﹑惠施﹑鄧析﹑子思﹑孟軻等十二人。
2.指自子至亥十二支。
- 歧途:
①岔路:歧途曲巷|亡羊已為歧途誤。
②比喻錯誤的道路:誤入歧途|他利令智昏,走上了歧途。
- 集解:
1.亦作「雧解」。匯輯諸家對同一典籍的語言和思想內容的解釋﹐斷以己意﹐以助讀者理解。
2.匯合「經」與「傳」﹐為之解釋。
- 凡俗:
平凡庸俗;平常:不同凡俗ㄧ流于凡俗。
- 正途:
1.亦作「正涂」。猶正道。
2.清制官吏以進士﹑舉人出身與以恩貢﹑拔貢﹑副貢﹑歲貢﹑優貢﹑蔭貢出身的稱正途。由捐納或議敘而得官的稱異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