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的意思
詞語意思:
中國語言文字或中國語言文學的省稱。特指漢語言文字或漢語言文學。
[the Chinese language] 中國的語言文字,特指漢族的語言文字
中文打字機
- 文字:
①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
②文章:文字流暢。
- 特指:
[認為某些事物所屬的] 指定范圍或角色。
- 文學:
以語言為手段塑造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藝術。起源于人類的生產勞動。最早出現的是口頭文學,一般是與音樂聯結為可以演唱的抒情詩歌。最早形成書面文學的有中國的《詩經》、印度的《羅摩衍那》和古希臘的《伊利昂紀》等。歐洲傳統文學理論分類法將文學分為詩、散文、戲劇三大類。中國先秦時期將以文字寫成的作品都統稱為文學,魏晉以后才逐漸將文學作品單獨列出。現代通常將文學分為詩歌、小說、散文、戲劇四大類別。
- 中國:
①古時「中國」含義不一。或指京師為「中國」。《詩·大雅·民勞》:「惠此中國,以綏四方。」毛傳:「中國,京師也」。《史記·五帝本紀》:「夫而后中國,踐天子位焉。」 裴駟集解:「劉熙曰:‘帝王所都為中,故曰中國。」或指華夏族,漢族地區為中國(以其在四夷之中)。《詩·小雅·六月序》:「《小雅》盡廢,則四夷交侵,中國微矣。」又《禮記·中庸》:「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施及蠻貊。」而華夏族,漢族多建都于黃河南,北,因稱其地為「中國」,與「中土」,「中原」,「中州」,「中夏」,「中華」含義相同。初時本指河南省極其附近地區,后來華夏族,漢族活動范圍擴大,黃河中下游一帶,也被稱為「中國」。《晉書·宣帝紀》:「孟達于是連吳固蜀,潛圖中國。」(「中國」指立國于黃河中下游的魏國),甚至把所統轄的地區,包括不屬于黃河流域的地方, 也全部稱為「中國」。《史書·天官書》:「其后秦遂以兵滅六國,并中國。」19世紀中葉以來,「中國」始專指我國家全部領土,不作他用。
②「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
③中國(Madhya-desa)。古地名。即恒河中下游一帶的中印度,佛教徒譯稱「中國」。見《法顯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