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舞的意思
巴渝舞
詞語意思:
古代巴渝地區民間武舞。周初傳入中原,被采用為軍隊樂舞。《后漢書·南蠻傳》:「至高祖為漢王,發夷人還伐三秦。秦地既定,乃遣還巴中……俗喜歌舞,高祖觀之,曰:‘此武王伐紂之歌也。’乃命樂人習之,所謂《巴渝舞》也。」魏晉后王粲﹑傅玄等人人有擬作。自漢至唐,為廟堂舞中武舞之一。魏更名「昭武舞」,晉更名「宣武舞」,梁恢復原稱。隋文帝曾以非正典罷之。唐清商樂中尚有「巴渝舞」之名。陸龜蒙有擬作。后不復見于記載。
- 中原:
①平原;原野:晉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②地區名。狹義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帶;廣義的中原或指黃河中、下游地區,或指整個黃河流域。
- 歌舞:
唱歌和舞蹈的合稱:歌舞團ㄧ表演歌舞。
- 見于:
指明文字出處或可以參看的地方:‘背私為公’見于《韓非子·五蠹篇》。
- 夷人:
1.指古代中國東部地區各部族之人。
2.引申為對中國境內華夏族之外的各族人的通稱。
3.對外國人的泛稱。
- 記載:
①把事情寫下來:據實記載ㄧ回憶錄記載了當年的戰斗歷程。
②記載事情的文章:我讀過一篇當時寫下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