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三的意思
詞語意思:
1.謂功德登于三王之上。
2.謂帝王與道﹑天﹑地三者并尊。
- 三王:
1.指夏﹑商﹑周三代之君。(1)夏禹﹑商湯﹑周武王。《谷梁傳.隱公八年》:「盟詛不及三王。」范寧注:「三王,謂夏﹑殷﹑周也。夏后有鈞臺之享,商湯有景亳之命,周武有盟津之會。」(2)夏禹﹑商湯﹑周文王。《孟子.告子下》:「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趙岐注:「三王,夏禹﹑商湯﹑周文王是也。」(3)商湯﹑周文王﹑周武王。《尸子》卷下:「湯復于湯丘,文王幽于羑里,武王羈于王門;越王棲于會稽,秦穆公敗于崤塞,齊桓公遇賊,晉文公出走,故三王資于辱,而五霸得于困也。」
2.指周之太王﹑王季﹑文王。
3.王姓三名人之合稱。(1)漢之王奉光﹑王商﹑王鳳。《漢書.王商史丹等傳贊》:「自宣﹑元﹑成﹑哀外戚興者,許﹑史﹑三王﹑丁﹑傅之家,皆重侯累將。」顏師古注:「三王,謂邛成侯及商﹑鳳三家也。」邛成侯,王奉光的封爵。(2)漢之王尊﹑王章﹑王駿。《漢書.王吉傳》:「先是京兆有趙廣漢﹑張敞﹑王尊﹑王章,至駿皆有能名,故京師稱曰:‘前有趙﹑張,后有三王。’」晉潘岳《西征賦》:「趙張三王之尹京,定國釋之之聽理。」(3)唐之王珣﹑王玙﹑王瑨。《新唐書.王珣傳》:「﹝王方翼﹞子珣,字伯玉,與兄玙﹑弟瑨以文學稱,時號‘三王’。」
4.(4)唐之王勃﹑王緒﹑王仲舒。唐韓愈《新修滕王閣記》:「及得三王所為序﹑賦﹑記等,壯其文辭,益欲往一觀而讀之。」清錢謙益《寄侯豫章督學江西》詩:「勵俗蒸嘗先兩廟,采風詞翰繼三王。」清趙翼《陔馀叢考.四三王》:「唐滕王閣有三王﹑則王勃作序,王緒作賦,王仲舒作修閣記也。」
- 帝王:
①君主制國家的最高統治者。
②帝和王。即君主國的最高統治者和最高封爵:帝王將相。
- 功德:
①功勞和恩德:歌頌人民英雄的功德。
②指佛教徒行善、誦經念佛、為死者做佛事及道士打醮等:做功德。
● 三 ㄙㄢˉ
◎ 數名,二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叁」代):三維空間。三部曲。三國(中國朝代名)。
◎ 表示多次或多數:三思而行。三緘其口。
● 登
◎ 上,升:登山。登車。登門。登天。登臺。登場(
)。登高。登攀。登臨。登科。登程。登堂入室。◎ 踩,踐踏,腳向下用力:登踏。踢登。
◎ 記載:登記。登報。登載。
◎ 谷物成熟:登歲(豐年)。五谷豐登。
◎ 立刻:登時。「登即相許和,便可作婚姻。」
◎ 進:登崇(進用推崇)。
◎ 方言,穿:登上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