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文青年中文

拜袞之歲的意思

拜袞之歲

詞語意思:

東漢鄧禹二十四歲拜為大司徒,位至三公。見《后漢書.鄧禹傳》。袞,古代上公所服,借指三公。后因以「拜袞之歲」指二十四歲。


東漢:

朝代,公元25-220,自光武帝(劉秀)建武元年起到獻帝(劉協)延康元年止。建都洛陽。也叫后漢。

司徒:

古代官名。管理土地和征發徒役。

三公:

周代以司馬、司徒、司空為三公,或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西漢時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馬)、御史大夫(大司空)合稱三公。東漢時以太尉、司徒、司空合稱三公,又稱三司,總攬軍政大權。唐宋沿用此稱,已無實權。明清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作為大臣的最高榮譽頭銜。

后漢書:

書名。紀傳體東漢史。南朝宋范曄著。全書一百二十篇,分一百三十卷。記載自公元23年至220年間的歷史,敘事喜以類相從。為研究東漢史的重要資料。

二十四:

一年有二十四個節氣,又稱「二十四氣」,因以「二十四」作為「氣」的歇后語。氣,生氣。

與「拜袞之歲」相關漢字意思

與「拜袞之歲」相關的詞語解釋

與「拜袞之歲」相關的成語意思

最近查詢的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