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文青年中文

安西四鎮的意思

安西四鎮

詞語意思:

唐代設在西域的四個軍事重鎮。為龜茲﹑疏勒﹑于闐﹑焉耆(一作碎葉)。始設于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9年1月),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罷,顯慶三年(公元658年)復。咸亨元年(公元670年)為吐蕃所陷,改碎葉為四鎮之一。長壽二年(公元693年),破吐蕃,復置龜茲疏勒﹑于闐﹑碎葉四鎮,開元七年(公元719年)棄碎葉城于西突厥十姓可汗,又改以焉耆為四鎮之一。安史亂后陷于吐蕃。


龜茲:

古代西域國名,在今新疆庫車縣一帶。

可汗:

1.亦作「可罕」。

2.古代柔然、突厥、回紇、蒙古等族最高統治者的稱號。開始出現于5世紀初,宋元以后簡稱汗。

重鎮:

1.軍事上占重要地位的城鎮。

2.指國家倚重的大臣。

于闐:

1.亦作「于窴」。

2.古西域國名,在今新疆和田一帶。

疏勒:

古西域諸國之一。王莽時稱世善﹐唐名佉沙。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市一帶。其治疏勒城﹐即今疏勒縣。

與「安西四鎮」相關漢字意思

與「安西四鎮」相關的詞語解釋

與「安西四鎮」相關的成語意思

最近查詢的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