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血的意思
恨血
詞語意思:
謂屈死者的血。語本《莊子.外物》:「萇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
- 外物:
1.身外之物。多指利欲功名之類。
2.謂超脫于物欲之外。
3.指外界的人或事物。
- 莊子:
(約前369-前286)戰國時哲學家。名周,宋國蒙(今屬河南)人。繼承和發展了老子的學說,是道家的主要代表,后人將老子與他合稱為「老莊」。認識到事物都在變動中,但忽視了事物性質的穩定和差別,成為相對主義。他的哲學思想達到了很高的思維水平,對后世影響很大。文章想像豐富,富有表現力。著作有《莊子》。
- 死者:
已死的人。
- 萇弘:
1.亦作「萇宏」。人名。字叔,又稱萇叔。周景王﹑敬王的大臣劉文公所屬大夫。劉氏與晉范氏世為婚姻,在晉卿內訌中,由于幫助了范氏,晉卿趙鞅為此聲討,萇弘被周人殺死。傳說死后三年,其血化為碧玉。事見《左傳.哀公三年》。《莊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流于江,萇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后亦用以借指屈死者的形象。
2.兵書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