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青年
首頁  〉FACE  〉中外紀錄片導演合拍為何被說像婚姻

中外紀錄片導演合拍為何被說像婚姻

德國紀錄片制片人表示人們要搞清楚目標,才能面對日后的爭吵與誤解,他覺得聯合拍攝就像婚姻,要及時解決問題,才能避免以后不會出現糾紛。
10月10日到13日在德國法蘭克福舉辦了第4屆金樹節國際紀錄片。金樹節有4523部參賽電影,最終共頒出9個獎項,獲得組委會特別獎的是中國紀錄片《黃河尕謠》,該影片講述的是一個患有口吃并害怕失去“農村味兒”的西北青年,憑借自己熱愛的民歌感受到了現代城市的繁華,最終又選擇回到家鄉的故事。
雖然這部電影沒有什么大起大落,但是卻有很多內在的力量,深受國外導演的青睞,致使未來將會有更多國際化的題材,進行中外合作拍攝。
不過目前國際之間合作還有問題,大多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資金方面,不僅在中國,在意大利,瑞典也同樣面臨這些問題。有人坦言如果只與本國電影人合作,很多問題都能順其自然地解決,但是會錯過批評性的聲音,導演要有一個開放而不封閉的心靈才能拍出好電影。
在金樹節上,很多歐洲紀錄片業內人士也談到了國際合作,他們表示很期待與中國合作。還有導演表示與中國同事合作拍攝影片的時候,大多都合作順利,遇到的問題也比較少。
國外電影人表示,雖然他們與中國的政治制度不同,但是人類的情感是相通的,這是國際之間合作的重要基礎。國外與中國的合作,也許是剛剛開始,他們會思考如何在資金運作的影響下,還能保持紀錄片的文化特性和差異。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