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青年
首頁  〉FACE  〉雍正王朝康熙為何要在太子被廢前封親王

雍正王朝康熙為何要在太子被廢前封親王

這是從當時的政治情況考慮出發的。主要目的有三個方面:一是重新宣示皇權,二是維持政局穩定,三是實施多方制衡。
康熙帝對當時的太子胤礽早已有了不滿之意。太子胤礽對皇權的覬覦十分明目張膽,私下結黨營私,想盡辦法拉攏朝臣,且對當時的清律熟視無睹,身為儲君,屢次大行犯法之事,隱匿罪行,賣官鬻爵,冤案跌出。無奈廢太子實非小事,牽一發而動全身,稍有不慎,則社稷江山毀于一旦,康熙帝幾經權衡大局都未下旨廢黜太子的決心。而太子卻不知收斂,有違人倫綱常與康熙帝的后宮私通,加之“調兵逼宮”事件已經實為“武裝政變”,康熙帝才最終下了廢黜太子的決心。
在這個前提下,冊封親王的意義,首先是于政變之中重新宣示皇權,即只有康熙帝的權利才是唯一至高無上的,封親王和廢太子都是絕對權利的象征,受封的皇子如有蠢蠢欲動的不臣之心,時刻要謹記生殺封廢都只在康熙帝的一念之間。
其二,同時冊封四個親王,是有利于皇權穩固,政治穩定的。畢竟,太子一經廢黜,難免會有奪嫡之爭,蕭墻之禍的可能。為了穩定大局,先冊封四位皇子,給他們成為儲君的希望,在這時,為了給自己成為太子的可能加碼,任誰也不會在此刻起作亂的念頭,因此政局也能得到穩定。
其實康熙帝同時冊封四個皇子最重要的原因還是要實現多方制衡。皇長子胤褆、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是奪嫡派系的四首。如今四人成為太子都是一步之遙,彼此掌握權力的比重也是伯仲之間。如此一來,在新一輪的太子爭奪之中就形成了動態的制約和平衡。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