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青年
首頁  〉FACE  〉烏拉那拉皇后被廢之謎

烏拉那拉皇后被廢之謎

烏拉那拉氏皇后被廢的原因有較多版本,但都離不開“斷發忤逆”這一項。這也是乾隆唯一透露出的原因。烏拉那拉氏因為“斷發明志”勸誡皇帝,被視為大不敬,當即被廢黜皇后之位幽禁。
有人說引起她斷發,和對乾隆心生“怨念“的原因有兩點:其一,烏喇那拉氏所生皇嫡子永璂,一直沒有像富察氏所生的永璉、永琮那樣被乾隆秘密立為儲君,這讓她感到焦慮和不安。其二,乾隆心里一直懷念已經作古多年的富察氏,而烏喇那拉氏卻相對冷淡,這讓她感到傷心和失敗。無論是作為皇后,還是作為女人,烏喇那拉氏一直不被乾隆所重視,造成她內心極不平衡。
而南巡途中發生的另一件事情,終于激起烏喇那拉氏內心積壓多年的怒火。十七年前,富察氏陪同乾隆東巡時,在濟南一病不起,后死于德州。此后,乾隆每次途經濟南時,總是避開這座“傷痕城市”,繞城而行。
這一次,乾隆還專門為富察氏作詩:“濟南四度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春三月昔分偏劇,十七年過恨未平。”正是這首蘊涵對富察氏苦苦相思的抒情詩句,切實刺痛了乾隆身旁烏喇那拉氏那顆極其要強的心。接下來的“斷發”,不過是烏喇那拉氏在情感絕望中一次歇斯底里的爆發。
那拉氏皇后死時,乾隆皇帝正在熱河避暑山莊,當他聽到皇后死訊,沒有絲毫的悲哀之情。
乾隆與“無發國母”之間的恩怨糾葛,清史雖然諱莫如深,只字不露,但民間卻爭相傳播,喧鬧不休,并最終演繹出一場凄美幽怨的深宮悲劇。
那拉氏皇后是名門淑女,受過嚴格的儒家思想教育,深明大義。她對乾隆的胡作非為早有耳聞,多次婉言規勸,皇帝置若罔聞,依舊我行我素。她見皇帝越來越不像樣子,擔心這樣下去,江山難保,便決心冒死進諫。
乾隆四十三年九月,乾隆皇帝從盛京展謁祖陵回來途中,錦縣生員金從善上書皇帝,條陳四件事。其中一條就是替那拉氏皇后鳴不平,勸皇上下罪己詔。這可激怒了乾隆帝,結果金從善被砍頭。在乾隆皇帝怒斥金從善的諭旨中,進一步透露了那拉皇后失寵的原因。
乾隆諭旨說“那拉氏本朕青宮時皇考所賜側福晉,孝賢皇后崩后,循序進皇貴妃。越三年,立為后。其后自獲過衍,朕優容如故。國俗忌剪發,而竟悍然不顧,朕猶包含,不行廢黜。后以病薨,止令減其儀文,并未削其位號。”
由此可知 那拉氏是犯了國俗大忌才失寵的。那拉氏在皇太后 皇上健在的時候剪發,無異于詛咒皇太后 皇帝死,乾隆帝豈能容忍?那拉氏皇后在宮中生活了30多年,一向溫柔婉順,淑慎賢明,豈能不知國俗大忌?究竟是什么重大刺激,竟會讓這位溫順守禮的皇后不顧觸犯國俗大忌,乃至發瘋的地步?看來野史中的傳說不能完全算作空穴來風,無中生有。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