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巧對斌哥的感情,有情有義,肝膽相照,不求索取,這就是江湖兒女。電影結尾,本以為他們就這么生活下去,再不入江湖,但是曾經一手遮天的斌哥,神情落魄,怎能甘心依靠女人。
斌哥還是選擇默默地離開了,只留給了巧巧幾百塊錢,在我們還在感嘆斌哥對巧巧薄情的時間,最后一個監控畫面看到的巧巧靠在墻上的長鏡頭,似乎讓我們理解了斌哥的做法,他身在江湖怎能不入江湖,江湖從未消失,人生又不何嘗不是一部江湖縮影。
巧巧獨自一人靠在墻邊,此時的鏡頭并不試圖對準她本人,而是在監控錄像中尋到了她的身影。過去兩個多小時中越發清晰的形象,此刻卻愈發面目模糊起來。
這大概也是賈樟柯所有電影當中最為曖昧的時刻:我們永遠也無從得知二人的情感還能否維系,巧巧或許是在等待,或許是在思考,或許已然放棄。
但有一點似乎可以確信,那就是在這樣一個被財富和網絡所籠罩的時代里,人與人之間的一切真正,都已經不復存在了。
17年前的斌哥是江湖人,巧巧卻說“我不是江湖上的人”,17年后的斌哥離開江湖已久,巧巧卻成為了江湖上的巧姐,兩個人的身份雖然變了,但是心中情義卻從未改變。
“《江湖兒女》里的兩名角色,從二十多歲到四十歲,經歷了世事種種,他們的堅守和放棄有明顯的對比,代表了我們生活目標的不同選擇。”賈樟柯這樣表達他對人物創作的理解。
“經過了近20年,人們的容貌和言談的改變很大,每一個出現在影片中的形象都經過了仔細的挑選和刻畫,就是為了盡可能地還原過去。”賈樟柯回憶拍攝經歷時說。
江湖在變,情義不變,變和不變,是賈樟柯電影最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