儳文言文意思
儳古文中的解釋和出處
①<形>不整齊。《國語·周語中》:「夫戎狄冒沒輕儳,貪而不讓。」
②<形>相貌丑惡。劉基《雜詩》:「儳婦厭貪夫,常懷相棄心。」
通「攙」。扶。韋莊《下邽感舊》詩:「招他邑客來還醉,儳得先生去始休。」
①<形>輕賤;不莊重。
②<形>不安寧。
③<形>迅疾;便捷。鄭豐《答陸士龍詩·蘭林》:「趯趯儳兔。」
④<動>隨便插話。見「儳和」、「儳言」。
【儳道】近路;捷徑。《新唐書·簫昕傳》:「翰敗,儳走蜀。」
【儳和】1.從旁插話。2.插言附和。《朝野遺記》:「德謙知有間可乘,又使中貴人儳。」
【儳言】1.別人講話未完便插話。2.指饒舌。陸游《聞百舌》詩:「春鳥雖儳,春盡能齰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