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文青年中文

則文言文意思

則古文中的解釋和出處


①<名>法則;準則。《叔向賀貧》:「宣其德行,順其憲。」
②<名>榜樣。屈原《離騷》:「愿依彭咸之遺。」
③<動>效法。《易經·擊辭》:「河山圖,洛出書,圣從之。」
④<名>等級。《漢書·敘傳》:「坤作地勢,高下九。」
⑤<副>用于加強判斷,相當于「乃」、「就是」。《岳陽樓記》:「此岳陽樓之大觀也。」
⑥<副>表示限定范圍,相當于「只」、「僅僅」。《兩小兒辯日》:「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如盤盂。」
⑦<連>表示順承,相當于「就」、「便」。《寡人之于國也》:「河內兇,移其民于河東。」
⑧<連>表示轉折,相當于「卻」、「可是」。《師說》:「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恥師焉。」
⑨<連>表示后一件事是新發現的情況,相當于「原來已經」。《殽之戰》:「鄭穆公使視客館,束載、厲兵、秣馬矣。」
⑩<連>表示假設,相當于「如果」、「假使」。《史記·項羽本紀》:「謹守成皋,漢欲挑戰,慎勿與戰。」
⑾<連>表示讓步,相當于「倒」、「倒是」。《國語·晉語》:「美美矣,抑臣亦有懼矣。」
⑿<助>無意義。《詩經·齊風·雞鳴》:「匪雞鳴,蒼蠅之聲。」
⒀<助>表示疑問,相當于「呢」。《荀子·宥坐》:「百仞之山,任負車登焉,何?陵遲故也。」
【則例】成規。
【則天】以天為法。唐代女皇武后的謚號,世稱武則天。
【則效】效法。

與「則」相關的詞語

與「則」相關的成語

最近查詢的文言文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