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文言文意思
明古文中的解釋和出處
①<形>明亮。《石鐘山記》:「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
②<動>照亮。《游褒禪山記》:「方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③<形>明白;清楚。《答司馬諫議書》:「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又】明白地;公開地。《觸龍說趙太后》:「太后明謂左右。」
④<動>證明;說明。《五人墓碑記》:「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⑤<動>明確。《史記·李斯列傳》:「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⑥<形>英明;高明;明智。《諫太宗十思疏》:「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
⑦<名>智慧。《勸學》:「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⑧<名>視力。《齊桓晉文之事》:「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又】視力好。《管子·制分》:「聰耳明目」
⑨<形>次;下一個(專指年、月、日)。《為學》:「明年,貧僧自南海還。」
⑩<名>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