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文言文意思
次古文中的解釋和出處
①<動>臨時駐扎和住宿。《殽之戰》:「秦伯素服郊次。」《陳涉世家》:「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赤壁之戰》:「操軍不利,引次江北。」
②<動>按順序排列,次序。《荊軻刺秦王》:「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次進。」《陳涉世家》:「陳勝吳廣皆次當行。」
③<動>在排列上次一等。《<論語>十則》:「多見而識廣,知之次也。」《謀攻》:「凡用兵之法……全軍為上,破軍次之。」
④<動>及,到。《劉東堂言》:「有指摘其詩文一字者,銜之次骨,或至相毆。」
⑤<量>次,回。表示動作的次數。《游黃山記》:「歷險數次。」《失街亭》:「某引兵沖殺十余次。」
【次第】1.次序;順序。《戰國策·韓策一》:「子嘗教寡人,循功勞,視次。」2.依次;按先后順序,一個接一個地。杜甫《哭李常侍嶧二首》之二:「次尋書札,呼兒檢贈詩。」3.狀態;規模。劉楨《贈徐幹》:「起坐失次,一日三四遷。」4.轉眼;頃刻。白居易《觀幻》:「次花生眼,須臾燭遇風。」5.光景;情形。盧祖皋《宴清都》:「江城次,笙歌翠合,綺羅香暖。」
【次舍】1.官吏值宿退息的處所及其所居官署。《周禮·天官·宮正》:「以時比宮中之官府、次之眾寡。」2.行軍中的止息營地。劉安《淮南子·兵略訓》:「相地形,處次,治壁壘,審煙斥,居高陵,舍出處,此善為地形者也。」
【次韻】創作應和詩時須依照原詩用韻的次序,叫「次韻」。始于唐元稹、白居易。《宋史·畢士安傳》:「上元夕,與使者宴東闕下,作詩誦圣德,神宗次賜焉,當時以為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