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文言文意思和古文解釋
①<動>雕琢、加工玉石。《韓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
②<動>治理;管理。《詩經·大雅·江漢》:「于理于理,至于南海。」
③<動>料理;整理;整頓。《答司馬諫議書》:「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
④<形>清明;安定;治理得好。《張衡傳》:「上下肅然,稱為政理。」
⑤<名>道理;規律;原則;法則。《孔雀東南飛》:「蘭芝仰頭答:理實如兄言。」《六國論》:「勝負之數,存亡之理。」《伶官傳序》:「自然之理也。」
⑥<名>義理。《傷仲永》:「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⑦<名>紋理;紋路;條理。《庖丁解牛》:「依乎天理。」
⑧<名>法官;刑獄官署。《報任安書》:「遂下于理。」
【理氣】中國哲學上的對基本概念。理指宇宙本體或準則、條理;氣指現象或極細微的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