竄文言文意思
竄古文中的解釋和出處
①<動>躲藏;奔逃。《苦齋記》:「雖欲效野夫賤隸,跼跳竄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教戰守策》:「是以區區之祿山一出而乘之,四方之民獸奔鳥竄。」
②<動>放逐;貶官。《滕王閣序》:「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韓愈《進學解》:「暫為御史,遂竄南夷。」
③<動>刪改。韓愈《答張徹》:「漬墨竄舊史,磨丹注前經。」
④<動>放;安置。《荀子·大略》:「然故民不困財,貧窶者有所竄其手。」
⑤<動>施藥在患處產生作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即竄以藥,旋下,病已。」
【竄點】以墨刪改涂抹。
【竄謀】謀劃微妙。《國語·晉語二》:「縶敏且知禮,敬以知微。敏能竄,知禮可使;敬不墜命,微知可否。」
【竄逐】放逐。李白《贈別鄭判官》:「竄勿復哀,慚君問寒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