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文言文意思
行古文中的解釋和出處
①<動>行走。《論語》:「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②<動>出行。《殽之戰》:「為吾子之將行也。」
③<動>運行。《刻舟求劍》:「舟已行矣,而劍不行。」
④<動>傳布。《原毀》:「士之處此世,而望名譽之光,道德行,難已。」
⑤<動>實行;做。《訓儉示康》:「君子寡欲則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
⑥<名>動作;行動;舉動。《鴻門宴》:「大行不顧細謹。」
⑦<名>品行。《屈原列傳》:「其志潔,其行廉。」
⑧<副>將;即將。《歸去來兮辭》:「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⑨<量>遍;次。《訓儉示康》:「客至未嘗不置酒,或三行五行。」
①<名>道路。《詩經·七月》:「遵彼微行。」
②<名>行列;隊伍。《國殤》:「凌余陣兮躐余行。」
③<名>輩;輩分。《蘇武傳》:「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④<量>指成行的事物。《孔雀東南飛》:「出門登車去,涕落百余行。」
【行宮】皇帝外出臨時居住的地方。
【行將】即將。
【行李】⒈使者。⒉行裝。
【行人】⒈出使的人。⒉行路人。⒊出征的人。
【行者】⒈行路人。⒉出征的人。⒊出家而受大的佛教徒;去游四方乞食的為生的僧人。
【行裝】出門攜帶的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