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文言文意思
負古文中的解釋和出處
①<動>背;用木板馱大東西。《愚公移山》:「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齊桓晉文之事》:「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②<動>負擔;承擔。《淮南子·主術》:「而智日困,而自負其責也。」
【又】<動使動>使……承擔。《廉頗藺相如列傳》:「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③<動>蒙受;遭受。《竇娥冤》:「不明不暗,負屈銜冤。」
④<動>背倚;背靠著。《禮記·孔子閑居》:「子夏蹶然而起,負墻而立。」
⑤<動>依靠;憑借。《廉頗藺相如列傳》:「秦貪,負其強,以空言求璧。」
⑥<動>辜負;對不起。《廉頗藺相如列傳》:「臣誠恐見欺于大王而負趙。」《左忠毅公逸事》:「吾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
⑦<動>違背;背棄。《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趙城。」
⑧<動>失敗。《六國論》:「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