讎文言文意思
讎古文中的解釋和出處
①<動>應答。《詩經·大雅·抑》:「無言不讎。」
②<動>售,賣出去。《史記·高祖本紀》:「酒讎數倍。」
③<名>仇敵,仇人。《秦始皇本紀》:「屬疏遠,相攻擊如讎。」
④<動>校對,校勘。《后漢書·和熹鄧皇后紀》:「詣東觀讎校傳記。」
【讎校】校對文字。
【讎隙】仇恨。《后漢書·南匈奴傳》:「往者,匈奴數有乖亂,呼韓邪、郅支自相讎。」
【讎釁】1.仇恨與裂痕。《后漢書·南匈奴傳論》:「讎既深,互伺便隙。」2.敵人的破綻。潘岳《楊荊州誄》:「將乘讎,席卷南極。」
【讎夷】形容直視不言。《淮南子·道應訓》:「嚙缺繼以讎,被衣行歌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