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文言文意思和古文解釋
①<名>門牙。也泛指牙齒。《墨子·非攻》:「古者有語,唇亡則齒寒。」
②<名>年歲,年齡。《捕蛇者說》:「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也指馬、牛等愛畜的歲數。
③<名>狀如牙齒的物體。《宋書·謝靈運傳》:「登躡常著木履,上山則去前齒,下山去其后齒。」
④<動>議論,說話。《答韋中立論師道書》:「平居望外遭齒舌不少。」
⑤<動>提及。《師說》:「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齒豁頭童】齒落發脫。形容人老的樣子。陳與義《雨中對酒庭下海棠經雨不謝》:「天翻地覆傷春色,齒祝圣時。」
【齒冷】久笑牙齒感到冷。謂貽笑于人而招致譏嘲。《南齊書·樂頤傳》:「人笑褚公,至今齒。」
【齒錄】1.收錄;敘用。《魏書·劉文曄傳》:「以臣年小,不及齒。2.科舉時代,凡同年登科者,各具姓名、年齡、籍貫、三代,匯刻成帙,稱作「齒錄」。也稱「同年錄」。
【齒舌】口舌。借指人們的非議。
【齒亡舌存】言物之剛者易亡折而柔者常得存。喻以柔為貴。
【齒牙馀論】指口頭隨意的褒美之辭。《南史·謝眺傳》:「士子聲名未立,應共獎成,無惜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