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文青年中文

恐怖谷效應意思

恐怖谷效應是什麽意思?

「恐怖谷效應」是一個引人入勝的理論,它深入探討了人類對機器人和非人類物體的復雜情感反應。這一理論最初由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政弘在1970年提出,而「恐怖谷」一詞則源自Ernst Jentsch于1906年發表的論文《恐怖谷心理學》,其后被弗洛伊德在1919年的論文《恐怖谷》中進一步闡述,從而成為了一個廣為人知的理論。

森政弘的假設為我們揭示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當機器人與人類在外表和動作上呈現出一定的相似性時,人類會對機器人產生正面的情感。然而,當這種相似性達到一個特定的閾值時,人類的情感反應會突然發生戲劇性的轉變,變得極其負面和反感。即使機器人與人類之間只有微小的差異,這些差異也會變得異常顯眼,使得整個機器人給人一種僵硬和恐怖的感覺,仿佛面對的是一具行尸走肉。但有趣的是,當機器人與人類的相似度繼續提升,達到與普通人之間的相似度時,人類對他們的情感反應會再次回歸正面,產生出人類與人類之間的移情作用。

那麽,究竟是什麽原因導致了這種「恐怖谷效應」呢?對于這一現象的解釋,學界存在多種觀點,但大致可以歸納為兩種主要原因。

第一種原因認為,「恐怖谷效應」是人類在漫長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生理防御機制。這種防御機制可能與交配和疾病預防兩個方面緊密相連。在進化過程中,人類逐漸發展出了對優秀配偶的辨識能力和對劣質配偶的規避能力。而「像人又非人」的存在,在外表上可能標志著低存活率和低生育率,從而引發了我們的厭惡感。同樣地,這樣的外表也可能預示著惡疾、病菌和死亡,使我們產生自然的規避行為。這與我們對重病病人和尸體產生的本能反感是出于同樣的生存機制。

第二種原因則側重于我們基本的認知加工過程。在 * 真形態下,真假的不確定性帶來了不安。當仿真度很低時,人們并不害怕,因為清楚那是假的。然而,當仿真度達到一定程度時,人們有時會對真假產生混淆,把真人當假人,把假人當真人,這種混淆會引發人的不安。此外,與人類如此相似卻非人類的存在,會給人一種潛在的威脅感。當我們預期仿真機器人應該像機器人一樣行動,但實際上它們卻像人類一樣做著各種表情時,我們就會感到矛盾、混亂。認知上無法立即解決這種矛盾,進而催生了不安、甚至是恐怖等負性情緒。

別人正在看什麽流行語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