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重要嗎

[ Home ]

本來這篇感想應該是昨天寫的,但實在是太累了,躲懶了也給我更多思考的時間。
昨天是健身中心重新開放的第一天,時隔半年多,終於可以去遊泳了。但事實上,我並沒能遊很多圈,一是因為太久沒遊了,一下子遊不了太多,二是因為被兩個遊泳教練抓住矯正姿勢。
先說說我的泳技吧。很小的時候爸媽就帶我去一個大體育場的泳池,我爸把我直接往深水區一扔,我撲騰撲騰,喝了幾口水,就這麽摸會的,我爸媽自己也是野生的泳姿,沒什麽好教的,不過後來媽媽自己去這個健身中心遊泳的時候,認識了一個教練,他幫她糾正過,現在是標準的。我的話,要說姿勢吧,肯定不標準,但能遊,速度也挺快的,而且小時候還特別喜歡跟別人比閉氣,所以我基本是遊很久才換一次氣的。我的泳技還有一個高光時刻。在馬爾代夫報名浮潛之前,教練會先看看你戴著腳蹼遊泳的狀況如何,再決定你能不能出海,當時我媽媽已經被糾正過了,是比較標準的蛙泳,而我依然野生,但有用,結果就是教練覺得我可適合海裏遊泳了,反而我媽被“標準”所困,姿勢不太好,換氣也不太好,教練勉強同意她去浮潛。
健身中心的遊泳教練並不是在那裏任職的教練,都是退休的泳友,一個比較斯文的,就叫他教練A吧,以前是省隊的教練,是指導我媽的那位,說話客客氣氣,聽說拿了綠卡,很有錢;另一個比較粗魯些,教練B,跟你說話之前都會拿水潑你,感覺是比較典型的遊泳教練。我遊泳都是蹭我媽的次卡進去的,所以都是母女行,她本人自從被教練糾正過之後就老是說我姿勢不對,但自己又不會教,而教練A隔幾個月才回國一次,呆上幾個月,天天來遊泳,所以好不容易逮到他,我媽都會請他給我指導指導。教練B,我媽不認識,只知道也常來遊泳,可能這次是看到A指導我,他也順口指導幾句。我不常去遊泳,去年遇上教練A的次數屈指可數,一般這回遇上了,他給我糾了一點點,下次沒遇上,我又放任自流了,所以來來去去好幾次,總是達不到“標準”。
事實上,我自己並不在乎標不標準,對我來說遊泳就跟玩水似的,我只是來鳧水,我浮得起來,水也推得動我,那就夠了。以前教練A就說過,我的手腳姿勢不對,調了好幾次,這次似乎勉強過得去了,但還是有時“手肘上水面了”。這次兩位教練集火在我的換氣動作,泳池一程25米,我大概只換兩三次氣,二老(真的老,兩位平均年齡絕對70+)說不能這樣,一定要四秒左右換一次氣。但這種”高頻率“換氣對我來說是很累的事,這也是為什麽我很喜歡練閉氣的原因,只要閉得夠久,就可以少換幾次。然而二老似乎終於找到我整體動作做不好的原因,一直揪著我,要我練標準換氣法,按他們的說法,我手腳姿勢不對就是換氣換的。老實說,這次被指導的時候,我甚至有些生氣(戴著泳鏡應該沒表露出來吧?),我好幾次不服氣地問“我明明能閉氣,為什麽要換?”“換氣不舒服,為什麽要換?”“我明明現在遊得就挺好的,為什麽一定要改?”,就差直接說,“標準很重要嗎?”
我一直很討厭“標準”,我認為那是一種束縛,這可能跟我小時候的經歷有關。小時候我學很多東西都是靠自學,比如遊泳,比如騎自行車,比如修小電器(也不知道拆了多少才學會的,怎麽沒被打死)。總之,自學摸會了不少東西,以至於我小時候總覺得自己是個天才,也導致我成為一個很厭惡“標準”的機會主義的人,因為對我而言,“標準”就是那些在泳池裏被教練訓練的”小鴨子“,拉著浮板,閉氣、拍水練幾個小時,而我已經舒心爽利地遊完好幾個來回,可以回家吃飯了。既然我可以隨意地“學會”某項技能,為什麽要花苦功?所以我喜歡走捷徑,讀書的時候,我喜歡摸規律,像9磅15便士那種規律,甚至連語文、政治我也可以摸出規律,90分的語文前卷,我最多可以拿到88。所以我的成績一般拔尖不了,但也差不了,因為我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過到了這把年紀,就算我依然中二,也不敢自認天才了,認清了自己是個投機倒把分子這個事實(但在股市裏的投機還真能賺到了)。如同教練A所說,我的方法能遊,但遊不長久。所以在最後一圈的時候,我最終還是按照兩位教練的要求,向標準靠攏了。畢竟這個世界還是屬於腳踏實地的大多數人啊!
說來也好笑,我的畢業論文研究的就是國家某種機會主義行為產生的原因,我真的非常“機會主義”了,畢竟按規範運作的行為體哪有”亂來“的有意思。



我想學習的“淡”

答"女性地位已經很高了"

校內雙標

柔軟極光

上大學的前一晚

我們的友誼合該地久天長

要找自己真的喜歡的人

很長的夏

五十年以後

我能怎麽辦我也很無奈

下輩子得多久

群鴉歸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