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藝術有優勢

[ Home ]

個人覺得學習哲學有個無法把握的陷阱,就是當你逐漸懂得把這個世界拆分細化,你會發現其中的信息太多太雜揉了,就像蝴蝶效應中展示的那樣,在腦內稍微動一動就會產生與以往不同的震動。一方面你對這些細化的分支有進一步追究的好奇心(某個角度來說這是一種痛苦);另一方面又面臨著於不遠的未來趨於機械化,對宕機的恐懼,人可能會越來越具備清醒的意識,但同時那種模糊抽象的,不以自身意誌展現的情緒審美也會慢慢減弱,換句話說就是你雖然能夠相對坦然地分析痛苦,但同時各種“美”也能被拆解了,沒了曾經未解之時的趣味。欲望一旦被滿足,欲望就會消失,所以要麽選擇一個可以無限追逐的欲望所在,要麽就會變得無比空虛,這是人必然會面對的處境。
而那個可以被無限追逐的欲望所在,用一個簡易理解的東西表述,就是所謂的“傻”。你會為了追尋傻,追尋曾經人類最原初的狀態,也就是你現在最討厭的三姑六婆七叔八大爺的狀態,會覺得他們是無比幸福的。因為他們被未知包裹安撫著,他們還能看到未被解析,天真的美。你希望讓傻來承接腦內的無邊無際的運算混亂。
這種近乎自我毀滅式的進化節奏,會在未來誕生出怎樣的社會怎樣不同以往的倫理,讓我們敬請期待。
個人認為藝術本身是不需要[過分]表達出什麽“觀點”、“視角”、“指向”的,在我看來藝術存在的意義是對人類面對虛無,面對自身不可消解的復雜性的一種緩解。當你越在其中投入更多明確的東西,藝術的藝術性就會消減,會變成一種淺顯易懂俗氣的意識形態框架,就像是通俗意義上的本科水準的論文,不夠精準也不夠有趣。藝術就是需要通過將某個具體要素以抽象的形式加以表達,其越不真實就越有囊括性。還有為什麽大部分人看不懂抽象的東西,那是因為人類本身就是一種稍傾向於理性秩序化思考的結構,但至少在今日,所有人都會在思考程式的某一點停滯不前,而藝術將會在此刻作為緩沖墊,為其承接無可消解的運算混亂。這也是我為什麽之前說藝術是充滿母性的原因。



害怕膽怯

既焦慮又期待

你以為你是我嗎

不越界的樹洞

覺得好遙遠

選擇隱瞞

我是你在天空寫下的詩

幸福和珍惜

置諸死地而後生

搏擊俱樂部

每一天都如雲端

被窩裏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