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的存在意義賦予精神價值
[ Home ]從藝者是一個較為消耗自我精神的職業,它們需要靠創作來治愈自身面對世界的壓力,而由於人類心理統一性,它們的作品也會對內含相似心理/情緒感受的觀者們有著同等的藥用價值。藝術被視為一種精神療法,用來填補自身生存支撐的重要關節,那些所謂不懂藝術的群體,在生活中其實也在依靠自然景觀等來維穩自己空虛的精神狀態。一個地區文化的走向,基本是由社會政治的邊角擠壓出來的,所以若想提高各類藝術的生存空間與地位,就必須讓更多人花時間學習如何去理解自己,去發掘自身需求與當今社會難以調和的矛盾在哪裏,嘗試擺脫極端狹隘的心態,為自身的存在意義賦予精神價值。
可惜的是,當今社會依舊是一個崇尚物質與資本的縱欲時代,金錢將大多數感情變得可以衡量,默默威脅生命們被動地做功。我們心裏大部分安全感太過依賴物質,以至於把精神訴求看作為可笑的沒有實際價值的幻境。而如果此時將所有網絡、書籍等瞬間完全舍棄,或極端一點把你眼睛戳瞎耳膜戳爆,你還會否定精神力量之於你個體存活的重要性嗎?
身為藝術從業者,必須要有不被資本徹底同化的覺悟,才能夠在真正意義上改變當今環境的部分束縛。這是一條苦行之途,在此祝福願意參戰的你我都能擁有勇氣走到最後。
每次給孩子們上完課都筋疲力盡,要時刻跟上他們每個人的思路,引導他們自由創作,課程還得生動活潑,結束了還要磨合家長不理解孩子作品的隔閡。奶奶的又回到了這種狀態,真沒勁兒了,以後更新隨緣吧,盡力。
·當自己的作品能夠成為自己的扶手,那麽也必然能成為他人的扶手。
·人類有限的知識儲備量為想象力提供了充分的擴張空間,我們之所以還能不斷地感受到存活意義,全都多虧了自己的無知。當人類於某日有機會知曉一切(或自以為知曉)真理時,必將自發地選擇(生物意義上的)死亡。
想再聊幾句對屏蔽的看法。雖然屏蔽是一個個人化的信息篩選手段,但我個人覺得使用這個機製時需要認真抉擇。因為屏蔽慣了會助長自己對權力(獨裁)的向往與依賴,使自己眼中全都是自己喜歡的東西,可是生存邏輯並不是這樣的。比起輕易地刪除眼中釘,自己的心態其實更需要被重視,如今舉報盛行的風氣就算是屏蔽系統的延伸,畢竟求同存異太難,而自己又絕不肯自耗選擇讓步。很多社會形態上的變化就是因為這些小而雜的選擇一點點構建出來的,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大環境的一部分,做好自己也就等同於改變社會了。
不是網絡不好,而是人性使網絡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它煞比的一面,自己是個什麽樣的人,就會把網絡變成什麽樣的工具。不要太過依賴網絡,當覺得它開始蠶食自己的精神,使負面情緒大規模擴散時,就該嘗試脫離了,它絕不值得成為生活的重心。脫離後或許會感覺到很孤單,但不用擔心,其實大家都是孤單的,這麽一想也就不孤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