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人與自然和諧

[ Home ]

我就是突然想起來,有沒有人看過茨威格《情感的迷惘》,短篇小說,跟陌生女人的來信一樣寫得很細膩。就是那種,在看到結局之前我就有點隱隱約約的預感,有些真相在字裏行間發酵,但畢竟是感覺蠻嚴肅的小說作品,這種可能性就是在我腦袋裏面模模糊糊地掠過去,但到最後揭示的時候我也沒多吃驚。恕我詞窮,要形容的話我只能想出曖昧,還是顏色暗淡的曖昧。
一種精神方面非常微妙的相互吸引,由學識,思想引出單純而熱熾的傾慕,這種傾慕點燃了早有預兆的愛,同時又摻雜著男女間性的吸引。仿佛過界了,又搖搖晃晃一腳踩在邊上。
感覺這個年代如果有愛情小說寫成這樣子也很好,明面上擺著,暗地裏又藏著。“在我生命往來的人群中,我最愛他。”這種愛是隱晦的,潛藏的,不為人知的,經歷歲月洗禮的,在光鮮亮麗之下,在生命最陰暗的角落生長,不再能確切分明地說這愛是從何而來,是什麽欲望,它就是單純的愛,跨越年齡和閱歷,依舊是愛。
我其實不太能接受年齡差距過大的戀愛,還有出軌,不忠和形婚。但放在那個背景下,用那樣一種語言敘述,不知道怎麽就讓我感到悲哀的無力感。有一些生來的特質讓人註定無法得到公正,讓才幹被埋沒,熱情被消磨。你本知道自己有什麽,自己能做到什麽,但卻對自己的身份感到迷茫,悵惘,無法確定,猶疑難斷,最終迷失在他人排擠的流言蜚語中,慢慢失去了一切,包括勇氣,熱情,自信,傲慢,以及對於自己值得他人來愛的信念。你看到自我逐漸消失,年輕朝氣的靈魂同肉體老去,你壓抑,徘徊,試圖拉回本性,又不得不在怯懦中迎來燃燒,最後你庸碌,平凡,陰郁,古怪,自己與自己被割裂,抽筋剝骨,一言不發。
洪水在堤岸邊緣行將崩潰,本性被拉扯回體內。
這是個偉大的人,即便是克製與壓抑並存的人。
很奇怪,從那刻起,我才相信love is love,我開始認為沒有愛會是錯誤,錯誤的只能是因愛做出的事,我開始思考人與本性的鬥爭如何勝利又何時停歇。情感是迷惘的,我們不懂真相,所以困惑不安,被折磨,被踐踏。
悲哀是難免的。
我這個人吧,很挑,做語文閱讀都很挑。我比較喜歡小說類型的閱讀(雖然每回做小說分數都創新低),你不得不承認有些閱讀真的寫得慘不忍睹,也就小學作文那水平,要情節沒情節要文筆沒文筆,扯兩句自以為感動中國的議論就當好文章了。每回看見摘自《讀者》《意林》之類的都算是上天憐憫,再來點畢淑敏丁立梅甚至是莫言感覺自己腦袋上都帶著光環。
也有些閱讀寫的很不錯。(當然,它本身就是很好的小說作品了)
比如有篇以孩子視角寫一戰的,講父親是士兵遠征,母親在家裏照顧兩個孩子,最後父親終於因傷要回到家了,孩子滿心想著父親能帶來熏豬肉(真的,就很可愛),結果滿滿當當的背包裏全是母親寫的家信。母親一看就哭了,孩子在旁邊躲著想母親因為父親沒能帶回她想要的熏豬肉而哭。
讀到這個情節就覺得又很暖又很酸又很可愛(雖然後面的題點多到令人咂舌:對家人的思念,對和平的渴望,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巴拉巴拉)
還有《唯有垂楊管別離》,做過好幾個版本,看得想哭又想說妙啊(當然老師魔鬼要求我們找出不同版本的出題思路和各自優點又是另外一回事)
以及有篇文章講自己和母親的相處,說自己總和母親的期望反著來,想當畫家母親逼她學英語,想當老師母親覺得醫生好(我也忘了反正大致這個意思),最後成了作家。看得很真實,也不像那些庸俗的“真善美”文章非要說母女和解,作者就說,最後她意識到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手裏的一架風箏,飛得再高,線也始終在地上拴著,最後到底被她影響。
有點寂寞又有點共鳴吧,我沒做那篇閱讀的題。
還有文章寫得相當好但題出得不知所雲的。好像是賈平凹寫的,講一個獵人獵狼技術很高超,結果不出幾年把山中的狼獵完了,每日悶悶不樂喝酒解悶,有一天午後出門看見一只狼趴在林子裏,和這只狼纏鬥摔下懸崖,在下落途中接連看見懸崖上的狼家,最後摔到懸崖底下,他忙著找狼,結果身邊不是狼,是個已摔死的中年男人。
完了做題,就問這文章中心主旨唄,這麽明顯的象征性寓言文章我洋洋灑灑寫,結果後來一看答案:
“表達了人與動物要和平共處的思想。”(……?????????)
????????????
是我的腦回路太深邃嗎?
這文章原來要從表面理解嗎?
最後做出技術性總結,閱讀要有心意呀,別老出小學生作文似的,來點象征,比喻,小說,雖然我不會答題,但我看著舒心啊。然後你這題出得有點技術含量好嗎!好嗎!別老顯得我跟個二傻子似的在那刨文章深意,你扔來一句“追求人與自然和諧”。



有關過去的我真的很渣

過去

《風箏》觀後感

有關於雪

翻过那座山

煙花

《星際穿越》

有點意思的悖論

江海

真的沒辦法

我能說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