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有無期待過我的出現

[ Home ]

朋友說,他已經不想再去旅遊了,因為自己文化底蘊也不夠,四處去看這些那些,也看不懂,看著實在是費勁。乍聽之下似乎很有道理,但是我默默地把說到嘴邊的話咽進了肚子裏,你對這些沒有興趣,只是你不想去了解吧。
去的地方越多,就越明白旅遊的時候“動機”這種東西越少越好,想看的景點越少越好,上網看的攻略也越少越好。過去每一次出門我總是打開xxapp去看看大家都去些什麽地方,然後小心翼翼地去做著規劃。後來越覺得費勁,因為大部分人去看的,都只是當地的地標,並不一定是最好看的,只是最顯而易見的。雖然這樣說,我到現在也不過是中國式趕鴨旅遊,只是去踩踩點,但是我就是看不過眼那些人自己幹著踩點活動,卻希望有自由,艷遇等等的“特別”。他們忘記了,無論身處何方,其實生活的本質都是沒有改變的。
我現在出去的想法也單純了很多,想知道別人過的是怎麽樣的生活,想知道別人吃什麽,用什麽有什麽特殊的習慣。知道這些就已經夠我興奮了,為了這樣的目的我不必去所有的地方,卻也能夠滿足我那小小的好奇心。
還有我覺得自己為自己設置的“身份”恰恰是給自己最大的枷鎖,仿佛是學美術的才有資格提出去美術館,學習建築的才能去看某知名建築,熱愛音樂的才能去歌劇廳看演出,體育迷才能在旅遊時的清早在陌生的街道中跑步。是時候放棄這些枷鎖吧?我很喜歡之前看的一個旅遊片裏面一個女明星很想去巴黎的美術館,同行的人紛紛表示不想去,問她去哪裏幹啥,她說“我也不懂,但是就是看到那些畫作的時候,會忍不住全身顫抖”。我也很喜歡去到某個古代建築師的鄉村建築前等待售票處開門時門口慢慢聚集起來的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們也只是純粹地看一看這歷史悠久的建築,才跋涉至此。我們想做的事情,為什麽要和自己的實際身份掛鉤?就算我是名副其實的美術學生,也不代表我認識所有的畫作,正是在一種環境的滲透之中,才漸漸塑造我們獨立的想法。
正是不懂,才更要去看。
抱著單純的動機,無論是旅遊還是生活都會開心很多很多,因為無論你獲得什麽,都覺得是別人贈予的,從而心懷感激。
友人問我,xx好玩嗎?如果一個地方能讓我吃好,睡好,拍出好看的風景照片,我都覺得這個地方近乎滿分。
也許我們對我們所居住的地方,也應該抱著這種心情。
想到前兩天背著沈重的行李,走在通往市中心的通道,那是旅行的第四天,友人已經累得不得了了。途徑一個小教堂,本想一走而過,卻發現門口聚集了很多賓客,和看熱鬧的行人。啊,原來是有人結婚!友人問,你覺得誰是新郎,我看了看,人群中笑得最開心的,最開心的,就是新郎了。他看著路的方向,不一會兒一輛黑色的婚車徐徐前進,新娘下車的時候已經迫不及待地與新郎相擁。人群中又響起了饒有默契的掌聲,音樂響起,新娘挽著父親的手肘,在親友的見證下走上紅地毯。
那是我第一次在這邊看見別人結婚,卻是非常有趣而又溫情的故事。男女結合沒有那麽多繁文縟節,常見的儀式也不是為了作秀,音樂響起的時候,親友矚目的時候,陌生人拍手的時候,都讓我感受到“真摯”二字,結合就是這樣簡單而又深邃的事情。
我從未想過我在這一天這個時候遇見這樣的故事,但是它就是這樣突如其來地發生了。如戲劇,卻比戲劇更動容。



接受了各自有路走

旅行的藝術

分不清爆竹聲和爆炸聲的跨年夜

是誰肩負明天的太陽

南邊的雪山

水瓶

你的波浪

午睡

一個電影院

三首都叫island的曲子

從早上吃到晚上的飯

理想的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