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哲學主義

[ Home ]

我覺得個體對哲學思考的萌生必然需要幾個條件,第一是個人體驗中自我矛盾對於自身當前的生存狀況產生了威脅,這構成了可供掙紮的基床;第二個是基礎德行教育的接收,通過主動或被動的形式形成了一些能夠激起自發學習欲望的能動性;第三是向生性對自我至高的救贖意誌,例如對死亡的膽怯不甘等;第四是需要通過遞進的知識加以引導,例如雞湯-心理學-哲學的學習路徑;第五來自於原初的自我質疑,第一次意識到自我和外界的的對立,這種能力每人都有而且從小就具備,但可能會因後天外界的影響而導致部分功能性有所喪失。
總的來說就是,會思考哲學的人大多都意識到了人思維當中的矛盾,需要通過不斷質疑與解釋來解決當前思維中的對立達到相對平衡,進而自發地獲得做出選擇繼以生存的能力。其實每一種意識形態背後的目的都是為了調和自我矛盾獲取自以為的平衡,只是視角不同或夾帶盲目性罷了,顯得相對被動,而哲學是能將被動轉化為主動的一個鑰匙,不要被所謂高深唬著了。哲學的普及化在未來至關重要,不必鼓吹所有人都成為高深的哲學家,就好比我自己也只是民科,畢竟好的哲學模式必然是具備對人性無限的包容力的,所以在母親懷抱中還有什麽可害怕的呢?感受沖突解決沖突就完事兒了。
人類社會需要一些邊緣人來承擔人性的負面情緒,因為這是人類的剛需,就像下水道和排泄物,雖然是必要的,但幾乎人人都討厭。有些人承擔了性,有些人承擔了死亡,有些人承擔了負罪感,它們都是管道疏通工作者的象征符號,通常只在語言或當事行為中作為工具傳遞幾秒意義,就會被繼續舍棄至虛空當中了。禍背後的鍋總得有人背,造的孽可承受便不會稱之為孽,我們缺乏直視糞便的勇氣,所以偶爾聞到了臭味也不知道為什麽,還在破口大罵是從哪裏傳來的,忘記了自己一天能蹲三次坑,其中有一次還在怪罪馬桶搋子怎麽能這麽難用。
人得需要叛逆精神來表達彰顯自我,因為人自有意識以來,有一個基本自發自主的個人體驗,但同時思維模式受到了外界有意無意的影響和控製,兩者之間會產生沖突。思維想要外擴的欲望存在於每個人類個體,於是在不同的意識形態下,我們為了保全自我的存在不被控製抹殺,人類的向生性會自然地和相異的他者產生對抗,因為我們不能讓自己消失,所以一切行動都以自戀為中心展開,維護自身的存在意義。這也就不難看出,身邊大多數人都是集控製欲和反抗精神為一體的存在,每一個人都類似於一個小的國家,通過拉幫結派來抵製“外部敵人”,人類的自由特權也在於此,我們不得不選擇利於自身的思維模式,因為不選擇、被迫讓步就意味著自身的消亡。
所以主動學習認知自己是必要的,在一個普通被動的家庭環境生長,人更需要後天的努力去理解人性,以此為基礎才能懂得寬恕他人的重要性,又或者有意識地選擇一條鬥爭之路,畢竟這一切都包含在自由意誌內。我們需要理解我們的敵人大多數也是人類,歷史經驗張貼出戰爭的殘酷,但今日顯現的趨向是它終將會於某日產生隔閡被遺忘,畢竟太過遙遠難以被“科學化”地證實。目前人類社會依舊處於需要靠爭奪戰來獲取自我矗立的時代,且愈發的個體化。



求生欲拉滿

最近關於哲學的小小感悟

此消彼長

害怕膽怯

搞藝術有優勢

既焦慮又期待

你以為你是我嗎

不越界的樹洞

覺得好遙遠

選擇隱瞞

我是你在天空寫下的詩

幸福和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