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興五首 解印出公府(唐·白居易)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詠興五首 解印出公府(唐·白居易)
序:七年四月,予罷河南府,歸履道第,廬舍自給,依儲自充,無欲無營,或歌或舞,頹然自適,蓋河洛間一幸人也。遇興發詠,偶成五章,各以首句,命為題目。
引用典故:榮啟期
解印出公府,斗藪塵土衣。
百吏放爾散,雙鶴隨我歸。
歸來履道宅,下馬入柴扉。
馬嘶返舊櫪,鶴舞還故池。
雞犬何忻忻,鄰里亦依依。
年顏老去日,生計勝前時。
有帛禦冬寒,有谷防歲饑。
飽于東方朔,樂于榮啟期。
人生且如此,此外吾不知。
百吏放爾散,雙鶴隨我歸。
歸來履道宅,下馬入柴扉。
馬嘶返舊櫪,鶴舞還故池。
雞犬何忻忻,鄰里亦依依。
年顏老去日,生計勝前時。
有帛禦冬寒,有谷防歲饑。
飽于東方朔,樂于榮啟期。
人生且如此,此外吾不知。
其二 出府歸吾廬(唐·白居易)
引用典故:履冰
出府歸吾廬,靜然安且逸。
更無客干謁,時有僧問疾。
家僮十馀人,櫪馬三四匹。
慵發經旬臥,興來連日出。
出游愛何處,嵩碧伊瑟瑟。
況有清和天,正當疏散日。
身閑自為貴,何必居榮秩。
心足即非貧,豈唯金滿室。
吾觀權勢者,苦以身徇物。
炙手外炎炎,履冰中慄慄。
朝饑口忘味,夕惕心憂失。
但有富貴名,而無富貴實。
更無客干謁,時有僧問疾。
家僮十馀人,櫪馬三四匹。
慵發經旬臥,興來連日出。
出游愛何處,嵩碧伊瑟瑟。
況有清和天,正當疏散日。
身閑自為貴,何必居榮秩。
心足即非貧,豈唯金滿室。
吾觀權勢者,苦以身徇物。
炙手外炎炎,履冰中慄慄。
朝饑口忘味,夕惕心憂失。
但有富貴名,而無富貴實。
其三 池上有小舟(唐·白居易)
押陽韻
押陽韻
引用典故:無何鄉
池上有小舟,舟中有胡床。
床前有新酒,獨酌還獨嘗。
熏若春日氣,皎如秋水光。
可洗機巧心,可蕩塵垢腸。
岸曲舟行遲,一曲進一觴。
未知幾曲醉,醉入無何鄉。
寅緣潭島間,水竹深青蒼。
身閑心無事,白日為我長。
我若未忘世,雖閑心亦忙。
世若未忘我,雖退身難藏。
我今異于是,身世交相忘。
床前有新酒,獨酌還獨嘗。
熏若春日氣,皎如秋水光。
可洗機巧心,可蕩塵垢腸。
岸曲舟行遲,一曲進一觴。
未知幾曲醉,醉入無何鄉。
寅緣潭島間,水竹深青蒼。
身閑心無事,白日為我長。
我若未忘世,雖閑心亦忙。
世若未忘我,雖退身難藏。
我今異于是,身世交相忘。
其四 四月池水滿(唐·白居易)
引用典故:自致青冥上
四月池水滿,龜游魚躍出。
吾亦愛吾池,池邊開一室。
人魚雖異族,其樂歸于一。
且與爾為徒,逍遙同過日。
爾無羨滄海,蒲藻可委質。
吾亦忘青云,衡茅足容膝。
況吾與爾輩,本非蛟龍匹。
假如云雨來,祗是池中物。
吾亦愛吾池,池邊開一室。
人魚雖異族,其樂歸于一。
且與爾為徒,逍遙同過日。
爾無羨滄海,蒲藻可委質。
吾亦忘青云,衡茅足容膝。
況吾與爾輩,本非蛟龍匹。
假如云雨來,祗是池中物。
其五 小庭亦有月(唐·白居易)
引用典故:劉伶天幕
小庭亦有月,小院亦有花。
可憐好風景,不解嫌貧家。
菱角執笙簧,谷兒抹琵琶。
紅綃信手舞,紫綃隨意歌①。
村歌與社舞,客哂主人誇。
但問樂不樂,豈在鐘鼓多。
客告暮將歸,主稱日未斜。
請客稍深酌,愿見朱顏酡。
客知主意厚,分數隨口(一作后)加。
堂上燭未秉,座中冠已峨。
左顧短紅袖,右命小青娥。
長跪謝貴客,蓬門勞見過。
客散有馀興,醉臥獨吟哦。
幕天而席地,誰奈劉伶何。
可憐好風景,不解嫌貧家。
菱角執笙簧,谷兒抹琵琶。
紅綃信手舞,紫綃隨意歌①。
村歌與社舞,客哂主人誇。
但問樂不樂,豈在鐘鼓多。
客告暮將歸,主稱日未斜。
請客稍深酌,愿見朱顏酡。
客知主意厚,分數隨口(一作后)加。
堂上燭未秉,座中冠已峨。
左顧短紅袖,右命小青娥。
長跪謝貴客,蓬門勞見過。
客散有馀興,醉臥獨吟哦。
幕天而席地,誰奈劉伶何。
評注
《容齋隨筆》:
世言白樂天侍兒,唯小蠻、樊素二人。予讀集中《小庭亦有月》一篇云:「菱角執笙簧,谷兒抹琵琶。紅綃信手舞,紫綃隨意歌。」自注:「菱、谷、紫、紅皆小臧獲名。」若然,則紅、紫二綃亦女奴也。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建隆寺北池亭(宋·宋庠)
- 建隆寺詩(宋·趙鼎)
- 建隆寺題壁(清·佛旸)
- 建隆御樓三首 其三 降坐用《隆覆》。(宋·郊廟朝會歌辭)
- 建隆御樓三首 南郊回仗駕至樓前用《采茨》(宋·郊廟朝會歌辭)
- 建隆秋夜(宋·釋道潛)
- 建隆郊祀八首 降神用《高安》。(宋·郊廟朝會歌辭)
- 建霞樓前盤中白蓮花帶綠色采貽國開伍子異之(明·李孫宸)
- 建霞樓觀奕(明·李云龍)
- 廿一兄以手和四清香見餉用心清聞妙香為韻成(宋·曾幾)
- 廿一史沈陽夏鳳棲先生舊物也予以三十金得之(清·張玉綸)
- 廿一夜夢作書畫真有契歲月來無窮二句似翻后(清末近現代初·陳曾壽)
- 廿一夜(清末近現代初·鄭孝胥)
- 廿一日夜作(清末近現代初·陳曾壽)
- 廿一日夜坐憶亡兒(明·顧清)
- 廿一日渡江(明·顧清)
- 廿七年黃花崗烈士紀念節有感(近現代·郁達夫)
- 廿七日書懷(明·劉崧)
- 廿三夜(清末近現代初·鄭孝胥)
- 廿三日夜歸途成短歌一章寄李夢唐(當代·胡云飛)
- 廿三日至蒲圻謝中丞出迎時年九十二鶴發丹容(明·袁宏道)
- 廿三日觀迎祀纛儀仗后宴集黃信卿啟芳亭(明·何進修)
- 廿三日過石頭江下訪表兄蕭則善因賦一首(明·劉崧)
- 廿三日(元末明初·陶宗儀)
- 廿九夜四鼓作(清末近現代初·鄭孝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