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三十一首(清·黃毓祺)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詠史三十一首(清·黃毓祺)
后羿恃善射,寒浞因其室。
弒主于商邱,禹祀遂中絕。
崎嶇亂離間,少康能奮跡。
母后奔有仍,遺臣奔有鬲。
妻我以二姚,卒賴有虞力。
有田方十里,有眾才五百。
庖正徒區區,棋布舊官職。
灌鄩有馀燼,噓之寒焰滅。
君堅復讎志,臣矢盡忠節。
受困無棄怠,濱亡無隕越。
經營處女靜,其動如兔脫。
祀夏仰配天,故都還故物。
卻思懷襄初,滔天勢方割。
微禹民其魚,蛇龍擇人食。
至今睹河雒,猶然頌明德。
所以中興指,首為少康屈。
鼓鐘罔攺懸,萬國仍玉帛。
一姓不再興,真乃癡人說。
弒主于商邱,禹祀遂中絕。
崎嶇亂離間,少康能奮跡。
母后奔有仍,遺臣奔有鬲。
妻我以二姚,卒賴有虞力。
有田方十里,有眾才五百。
庖正徒區區,棋布舊官職。
灌鄩有馀燼,噓之寒焰滅。
君堅復讎志,臣矢盡忠節。
受困無棄怠,濱亡無隕越。
經營處女靜,其動如兔脫。
祀夏仰配天,故都還故物。
卻思懷襄初,滔天勢方割。
微禹民其魚,蛇龍擇人食。
至今睹河雒,猶然頌明德。
所以中興指,首為少康屈。
鼓鐘罔攺懸,萬國仍玉帛。
一姓不再興,真乃癡人說。
其二(清·黃毓祺)
夷齊叩馬后,登山歌采薇。
自是非圣人,萬世將瑕疵。
至仁伐不仁,辨若素與緇。
猥云暴易暴,毋乃成狂癡。
特立獨行士,不顯人是非。
昌黎善頌哉,通解有進斯。
前此慕通達,茅靡波相隨。
知義可換生,繇餓為之師。
餓死且不懼,焉所事委蛇。
立教千萬年,天地恒扶持。
愚意尤有進,功早在爾時。
泰誓迄武成,白旄惟一麾。
大誥等八篇,民頑疇可醫。
取殷若茲易,安殷難若茲。
蘇氏不云乎,先澤淪民肌。
當其在膏火,歸周速如馳。
人自膏火出,故主能無思。
愚謂不盡然,忠孝緣秉彝。
自聞首陽風,怒發身奮飛。
我獨非人哉,甘讓夷與齊。
寧為殷義士,周以讎民題。
勿為周友民,受殷逋臣嗤。
反覆不可常,告戒徒煩辭。
并興國五十,匪直奄淮夷。
如是歷三紀,世變風稍移。
幾幾四十年,代謝如弈棋。
少壯咸老死,之死蓋靡攜。
豈非義所激,沁入人心脾。
即如燕破竹,七十城有崎。
王燭匹夫節,自剄安所希。
人知既倒瀾,猶可砥柱支。
遂供安平君,反掌恢復資。
又如秦祖龍,鯨吞有馀威。
張良匹夫勇,嘗試博浪椎。
人知臂可奮,撥動逐鹿機。
勝廣斬木起,揭竿遂為旗。
乃信絕世事,元自無他奇。
人心所同然,惟我先得之。
吁嗟兩餓夫,光與日月垂。
自是非圣人,萬世將瑕疵。
至仁伐不仁,辨若素與緇。
猥云暴易暴,毋乃成狂癡。
特立獨行士,不顯人是非。
昌黎善頌哉,通解有進斯。
前此慕通達,茅靡波相隨。
知義可換生,繇餓為之師。
餓死且不懼,焉所事委蛇。
立教千萬年,天地恒扶持。
愚意尤有進,功早在爾時。
泰誓迄武成,白旄惟一麾。
大誥等八篇,民頑疇可醫。
取殷若茲易,安殷難若茲。
蘇氏不云乎,先澤淪民肌。
當其在膏火,歸周速如馳。
人自膏火出,故主能無思。
愚謂不盡然,忠孝緣秉彝。
自聞首陽風,怒發身奮飛。
我獨非人哉,甘讓夷與齊。
寧為殷義士,周以讎民題。
勿為周友民,受殷逋臣嗤。
反覆不可常,告戒徒煩辭。
并興國五十,匪直奄淮夷。
如是歷三紀,世變風稍移。
幾幾四十年,代謝如弈棋。
少壯咸老死,之死蓋靡攜。
豈非義所激,沁入人心脾。
即如燕破竹,七十城有崎。
王燭匹夫節,自剄安所希。
人知既倒瀾,猶可砥柱支。
遂供安平君,反掌恢復資。
又如秦祖龍,鯨吞有馀威。
張良匹夫勇,嘗試博浪椎。
人知臂可奮,撥動逐鹿機。
勝廣斬木起,揭竿遂為旗。
乃信絕世事,元自無他奇。
人心所同然,惟我先得之。
吁嗟兩餓夫,光與日月垂。
其三(清·黃毓祺)
吾嘗讀無衣,為雪西戎恥。
秦仲為大夫,詩人乃賦此。
獫狁胡為者,內侵逼京邸。
薄伐惟尹吉,爰以六月美。
蠢爾蠻荊族,犯順擾南紀。
方叔出將兵,于是有采芑。
奉命征淮夷,辟疆南海抵。
詩人作江漢,實惟召公以。
吾于公本末,流連不知幾。
厲王出居彘。
宣居襁褓里。
十有四年間,共和天下理。
如器未墜地,攲側視所倚。
出手從容正,既正徐徐起。
嗚呼旦奭后,庶幾追負扆。
嘗聞立孤事,成難死易耳。
程勉為其難,公孫瞑目死。
他孩代趙孤,義聲猶磊磊。
何況匿公家,己子代太子。
千秋嬰杵心,蓋自召公始。
乳養史皇孫,獄門閉不啟。
丙吉賢矣哉,去公尚千里。
秦仲為大夫,詩人乃賦此。
獫狁胡為者,內侵逼京邸。
薄伐惟尹吉,爰以六月美。
蠢爾蠻荊族,犯順擾南紀。
方叔出將兵,于是有采芑。
奉命征淮夷,辟疆南海抵。
詩人作江漢,實惟召公以。
吾于公本末,流連不知幾。
厲王出居彘。
宣居襁褓里。
十有四年間,共和天下理。
如器未墜地,攲側視所倚。
出手從容正,既正徐徐起。
嗚呼旦奭后,庶幾追負扆。
嘗聞立孤事,成難死易耳。
程勉為其難,公孫瞑目死。
他孩代趙孤,義聲猶磊磊。
何況匿公家,己子代太子。
千秋嬰杵心,蓋自召公始。
乳養史皇孫,獄門閉不啟。
丙吉賢矣哉,去公尚千里。
其四(清·黃毓祺)
楚子殺伍奢,尚顧謂員曰:「能死與能報,爾我各努力」。
借吳伐楚人,三戰鄢郢入。
輒鞭平王尸,父兄恥一雪。
當其將出奔,與友包胥別。
一曰必覆楚,一曰復楚必。
包胥乞秦師,夜依庭墻泣。
飲食不入口,如是者七日。
秦為賦無衣,昭王獲反國。
方員窘江上,吹簫道乞食。
隱忍就功名,豈非丈夫特。
對面峰九疑,人心難可測。
悠悠杯酒間,賣友忽如擲。
我必覆楚語,出口隨見執。
偶感包胥事,令人三嘆息。
借吳伐楚人,三戰鄢郢入。
輒鞭平王尸,父兄恥一雪。
當其將出奔,與友包胥別。
一曰必覆楚,一曰復楚必。
包胥乞秦師,夜依庭墻泣。
飲食不入口,如是者七日。
秦為賦無衣,昭王獲反國。
方員窘江上,吹簫道乞食。
隱忍就功名,豈非丈夫特。
對面峰九疑,人心難可測。
悠悠杯酒間,賣友忽如擲。
我必覆楚語,出口隨見執。
偶感包胥事,令人三嘆息。
其五(清·黃毓祺)
于越得歲星,伐之是逆天。
吳其為沼乎,不及四十年。
亦緣人事盡,天道乃好還。
夫妻請臣妾,飼馬良亦艱。
迄乎石室歸,坐則仰膽懸。
每食必嘗膽,折節當世賢。
躬耕夫人織,早朝仍宴眠。
賑貧吊死喪,勞苦士卒先。
令發坐沾襟,偃臥涕泗漣。
細及采葛女,行歌憤所宣。
吳人既以敗,棲息姑蘇山。
孤臣自知罪,仰冀君王憐。
亦欲如會稽,行成赦前愆。
天以越賜吳,不取禍敗延。
今以吳賜越,越其敢舍旃。
夫差乃自殺,蒙面歸重泉。
越兵北渡淮,致貢天王前。
賜胙命為伯,號令如風湍。
攻秦秦引咎,疇敢逆我顏。
諸侯畢稱賀,橫行江淮間。
伯業追桓文,禹祀若再鮮。
惜者猜功臣,烏喙鮮保全。
安樂轉予棄,恐懼曾周旋。
功成名遂矣,身退道固然。
不見屬鏤賜,鴟夷抑何冤。
大患在肘腋,早已相棄捐。
吳其為沼乎,不及四十年。
亦緣人事盡,天道乃好還。
夫妻請臣妾,飼馬良亦艱。
迄乎石室歸,坐則仰膽懸。
每食必嘗膽,折節當世賢。
躬耕夫人織,早朝仍宴眠。
賑貧吊死喪,勞苦士卒先。
令發坐沾襟,偃臥涕泗漣。
細及采葛女,行歌憤所宣。
吳人既以敗,棲息姑蘇山。
孤臣自知罪,仰冀君王憐。
亦欲如會稽,行成赦前愆。
天以越賜吳,不取禍敗延。
今以吳賜越,越其敢舍旃。
夫差乃自殺,蒙面歸重泉。
越兵北渡淮,致貢天王前。
賜胙命為伯,號令如風湍。
攻秦秦引咎,疇敢逆我顏。
諸侯畢稱賀,橫行江淮間。
伯業追桓文,禹祀若再鮮。
惜者猜功臣,烏喙鮮保全。
安樂轉予棄,恐懼曾周旋。
功成名遂矣,身退道固然。
不見屬鏤賜,鴟夷抑何冤。
大患在肘腋,早已相棄捐。
其六(清·黃毓祺)
公子愛敬客,居恒相勞苦。
三千躡珠履,金罍歌且舞。
一朝事勢異,掉臂不勝數。
孤白秦藏中,函關夜艱阻。
雞鳴迄狗盜,風期一何古。
不然孟嘗君,血濺咸陽土。
三千躡珠履,金罍歌且舞。
一朝事勢異,掉臂不勝數。
孤白秦藏中,函關夜艱阻。
雞鳴迄狗盜,風期一何古。
不然孟嘗君,血濺咸陽土。
其七(清·黃毓祺)
壅蔽可畏哉,趙高其明效。
道路咸以目,諱言關東盜。
秦楚軍相持,勝負猶未料。
掃國待大將,無端加譴誚。
奏事司馬門,三日不得報。
致盟洹水上,長史作前導。
哀哉秦二世,煙霧霾七竅。
殺高易反掌,子嬰亦敏妙。
至此可奈何,臨風寄懷抱。
道路咸以目,諱言關東盜。
秦楚軍相持,勝負猶未料。
掃國待大將,無端加譴誚。
奏事司馬門,三日不得報。
致盟洹水上,長史作前導。
哀哉秦二世,煙霧霾七竅。
殺高易反掌,子嬰亦敏妙。
至此可奈何,臨風寄懷抱。
其八(清·黃毓祺)
子房蓋世才,僥幸于一擊。
去死不容發,老人所深惜。
卒遇草野間,命供仆妾役。
意固不在書,教之以忍力。
能忍不能忍,劉項所繇別。
子瞻留侯論,千秋具眼只。
淮陰釣城下,阿母心獨惻。
吾豈望報乎,而進王孫食。
所以開廣之,一言已破的。
登壇將百萬,攻取戰必克。
不用蒯通計,豈黨陳豨逆。
單辭受奇冤,非盡漢負德。
破齊請假王,固陵期復失。
乘時取分地,望報抑何急。
孺子誠可教,王孫毋乃拙。
至死卒不悟,漂母有成說。
向令得其意,何至族為赤。
鮑魚既云返,能蟠尚無翼。
天故幻異人,玉成兩人杰。
授書與致餐,其為教也一。
世傳圯上老,谷城片黃石。
然則漂婦人,安知非鬼物。
蘇武大窖中,拘幽恒渴饑。
齧雪吞氈毛,羝乳乃得歸。
臥起持漢節,節旄日以稀。
單于命李陵,置酒往說之。
人生如朝露,何以自苦為。
衛律罪通天,固然何足疑。
陵也有廣風,不死非脂韋。
庶幾柯之盟,得當報主知。
乃亦為此言,涕下徒沾衣。
此言吾最恨,往往令人迷。
朝露既云短,為歡曾幾時。
千秋萬歲名,君子宜三思。
不見典屬國,垂光等虹霓。
生面開麒麟,飄蕭雙鬢絲。
去死不容發,老人所深惜。
卒遇草野間,命供仆妾役。
意固不在書,教之以忍力。
能忍不能忍,劉項所繇別。
子瞻留侯論,千秋具眼只。
淮陰釣城下,阿母心獨惻。
吾豈望報乎,而進王孫食。
所以開廣之,一言已破的。
登壇將百萬,攻取戰必克。
不用蒯通計,豈黨陳豨逆。
單辭受奇冤,非盡漢負德。
破齊請假王,固陵期復失。
乘時取分地,望報抑何急。
孺子誠可教,王孫毋乃拙。
至死卒不悟,漂母有成說。
向令得其意,何至族為赤。
鮑魚既云返,能蟠尚無翼。
天故幻異人,玉成兩人杰。
授書與致餐,其為教也一。
世傳圯上老,谷城片黃石。
然則漂婦人,安知非鬼物。
蘇武大窖中,拘幽恒渴饑。
齧雪吞氈毛,羝乳乃得歸。
臥起持漢節,節旄日以稀。
單于命李陵,置酒往說之。
人生如朝露,何以自苦為。
衛律罪通天,固然何足疑。
陵也有廣風,不死非脂韋。
庶幾柯之盟,得當報主知。
乃亦為此言,涕下徒沾衣。
此言吾最恨,往往令人迷。
朝露既云短,為歡曾幾時。
千秋萬歲名,君子宜三思。
不見典屬國,垂光等虹霓。
生面開麒麟,飄蕭雙鬢絲。
其九(清·黃毓祺)
梅福棄妻子,吳市變姓名。
逢萌客遼海,冠掛東都門。
偃臥不出戶,蔣詡暨郭欽。
薛方慕巢由,笑卻安車迎。
陳咸用漢臘,不忍污先人。
或遠或近間,要歸潔其身。
自慚年老矣,無以報漢恩。
誼豈事二姓,印綬徒紛紛。
杜口十日馀,龔勝真死臣。
嗟彼莽大夫,何顏對忠魂。
附莽亦非一,吾尤恨劉歆。
其父最先見,國祚移近親。
歆也官國師,進封曰嘉新。
何以陳尚書,三子皆同心。
逢萌客遼海,冠掛東都門。
偃臥不出戶,蔣詡暨郭欽。
薛方慕巢由,笑卻安車迎。
陳咸用漢臘,不忍污先人。
或遠或近間,要歸潔其身。
自慚年老矣,無以報漢恩。
誼豈事二姓,印綬徒紛紛。
杜口十日馀,龔勝真死臣。
嗟彼莽大夫,何顏對忠魂。
附莽亦非一,吾尤恨劉歆。
其父最先見,國祚移近親。
歆也官國師,進封曰嘉新。
何以陳尚書,三子皆同心。
其十(清·黃毓祺)
世祖愛儒術,迥出高皇先。
草草札數行,感激令人傳。
毋與窮寇爭,赤眉吾自鞭。
飽逸待饑勞,非敢諸將煩。
始雖垂翅歸,終則奮翼前。
東隅炤偶失,收效桑榆顛。
爾我君與臣,如人父子間。
何嫌復何疑,而有懼意焉。
豆粥燕蔞亭,麥飯滹沱干。
厚意久不報,迄今銘肺肝。
得隴復望蜀,人苦知足難。
每一發兵符,頭須為皓然。
司馬習步騎,水戰非所嫻。
一繇征南公,重我荊門權。
將軍今老矣,乃猶枕戈眠。
中夜誰爬搔,背癢絕可憐。
筆與舌互用,真意浮其端。
詞令妙天下,文彩如龍鸞。
草草札數行,感激令人傳。
毋與窮寇爭,赤眉吾自鞭。
飽逸待饑勞,非敢諸將煩。
始雖垂翅歸,終則奮翼前。
東隅炤偶失,收效桑榆顛。
爾我君與臣,如人父子間。
何嫌復何疑,而有懼意焉。
豆粥燕蔞亭,麥飯滹沱干。
厚意久不報,迄今銘肺肝。
得隴復望蜀,人苦知足難。
每一發兵符,頭須為皓然。
司馬習步騎,水戰非所嫻。
一繇征南公,重我荊門權。
將軍今老矣,乃猶枕戈眠。
中夜誰爬搔,背癢絕可憐。
筆與舌互用,真意浮其端。
詞令妙天下,文彩如龍鸞。
其一十一(清·黃毓祺)
愚聞民所思,是則天所與。
若乃民所怨,豈非天所去。
思漢非一日,謳吟遍寰宇。
從民上合天,大事斯可舉。
王常真忠臣,金石等心膂。
何哉申屠剛,亦能作此語。
人畔天所失,人歸天所與。
漢帝殆天福,難可人力詡。
將軍愧布衣,然諾懷首鼠。
幺么井底蛙,虛交亦奚取。
躍馬終黃土,曷繇固吾圉。
群雄方斗野,假號紛云雨。
咸稱卯金氏,人心蓋如縷。
流離愿一金,終焉死貧窶。
矧乃神明祚,可得而妄處。
潤鑊膏斧锧,逆節尸撐拄。
丈夫昧廢興,匹夫不猶愈。
卓然王命論,胸中具機杼。
仍勸安豐侯,上書俯且僂。
臣融雖無識,去就頗循矩。
肯事奸偽人,背我真舊主。
投足分輕重,相厚豈筐筥。
譬諸左右手,形骸化吾汝。
攀龍附鳳皇,倏忽生毛羽。
下視隗囂宮,秋風動禾黍。
若乃民所怨,豈非天所去。
思漢非一日,謳吟遍寰宇。
從民上合天,大事斯可舉。
王常真忠臣,金石等心膂。
何哉申屠剛,亦能作此語。
人畔天所失,人歸天所與。
漢帝殆天福,難可人力詡。
將軍愧布衣,然諾懷首鼠。
幺么井底蛙,虛交亦奚取。
躍馬終黃土,曷繇固吾圉。
群雄方斗野,假號紛云雨。
咸稱卯金氏,人心蓋如縷。
流離愿一金,終焉死貧窶。
矧乃神明祚,可得而妄處。
潤鑊膏斧锧,逆節尸撐拄。
丈夫昧廢興,匹夫不猶愈。
卓然王命論,胸中具機杼。
仍勸安豐侯,上書俯且僂。
臣融雖無識,去就頗循矩。
肯事奸偽人,背我真舊主。
投足分輕重,相厚豈筐筥。
譬諸左右手,形骸化吾汝。
攀龍附鳳皇,倏忽生毛羽。
下視隗囂宮,秋風動禾黍。
其一十二(清·黃毓祺)
大木勢將顛,一繩非所維。
何不以此言,進于下榻時。
觀象察人事,天廢不可支。
盍于同舟際,以此言進之。
愚獨謂不然,出處各有宜。
惟其有仲舉,疆禦咸低眉。
是以徐孺子,潔清獲自怡。
饑不可得食,寒不可得衣。
惟其有元禮,破柱風裁持。
是以郭林宗,獲遂貞隱姿。
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師。
且天生我材,治亂須轉移。
維以維其顛,不顛維曷為。
支以支其廢,不廢支焉施。
坐視顛廢者,果哉良足嗤。
有道不與易,圣訓深長思。
何不以此言,進于下榻時。
觀象察人事,天廢不可支。
盍于同舟際,以此言進之。
愚獨謂不然,出處各有宜。
惟其有仲舉,疆禦咸低眉。
是以徐孺子,潔清獲自怡。
饑不可得食,寒不可得衣。
惟其有元禮,破柱風裁持。
是以郭林宗,獲遂貞隱姿。
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師。
且天生我材,治亂須轉移。
維以維其顛,不顛維曷為。
支以支其廢,不廢支焉施。
坐視顛廢者,果哉良足嗤。
有道不與易,圣訓深長思。
其一十三(清·黃毓祺)
張儉亡命時,投止靡不容。
或捐城委爵,或破族殞躬。
一人禍萬家,見譏冶家傭。
孽誠自己作,保納能無功。
魯國有孔母,實生褒與融。
一門爭赴死,豈非烈士風。
融實知其情,融實匿其蹤。
阿母實未聞,阿兄實未逢。
融死且不恨,慷慨披心胸。
世態如浮云,突兀多奇峰。
白衣幻蒼狗,輕薄粉難窮。
富貴蟻附膻,貧賤鳥在籠。
矧彼罹患難,歷亂飄孤蓬。
誰肯相救援,投身湯火中。
融也卓犖姿,一見憐老翁。
嚴氣與正性,遂為海內宗。
視操鬼蜮如,誅操狐兔同。
當其年十六,早露頭角雄。
何怪蘇眉山,驚嘆人中龍。
或捐城委爵,或破族殞躬。
一人禍萬家,見譏冶家傭。
孽誠自己作,保納能無功。
魯國有孔母,實生褒與融。
一門爭赴死,豈非烈士風。
融實知其情,融實匿其蹤。
阿母實未聞,阿兄實未逢。
融死且不恨,慷慨披心胸。
世態如浮云,突兀多奇峰。
白衣幻蒼狗,輕薄粉難窮。
富貴蟻附膻,貧賤鳥在籠。
矧彼罹患難,歷亂飄孤蓬。
誰肯相救援,投身湯火中。
融也卓犖姿,一見憐老翁。
嚴氣與正性,遂為海內宗。
視操鬼蜮如,誅操狐兔同。
當其年十六,早露頭角雄。
何怪蘇眉山,驚嘆人中龍。
其一十四(清·黃毓祺)
押陽韻
押陽韻
操初得彧從,即比諸子房。
彧勸操取兗,亦比諸高光。
既為操也臣,豈為漢也亡。
其仁先管仲,司馬準的傷。
其道似伯夷,大蘇稚且狂。
牧之不云乎,教盜以穴墻。
發匱不同挈,乃欲居于良。
或云彧自殺,志亦良可傷。
方彧留壽春,抱疾仍徬徨。
操也饋之食,發視但空筐。
正如周亞夫,賜肉景帝傍。
大胔不置箸,殺機蓋已彰。
然則操殺彧,世論徒蜩螗。
彧勸操取兗,亦比諸高光。
既為操也臣,豈為漢也亡。
其仁先管仲,司馬準的傷。
其道似伯夷,大蘇稚且狂。
牧之不云乎,教盜以穴墻。
發匱不同挈,乃欲居于良。
或云彧自殺,志亦良可傷。
方彧留壽春,抱疾仍徬徨。
操也饋之食,發視但空筐。
正如周亞夫,賜肉景帝傍。
大胔不置箸,殺機蓋已彰。
然則操殺彧,世論徒蜩螗。
其一十五(清·黃毓祺)
押遇韻
押遇韻
悌為兒童時,受知丞相素。
常恐不得死,仰負名賢顧。
乃知名下士,關系非細故。
幾幸出其門,愿言步亦步。
盛名不自愛,渝節而攺度。
舉世遂靡然,豈非為所誤。
常恐不得死,仰負名賢顧。
乃知名下士,關系非細故。
幾幸出其門,愿言步亦步。
盛名不自愛,渝節而攺度。
舉世遂靡然,豈非為所誤。
其一十六(清·黃毓祺)
孫拯下獄吏,拷掠極百千。
兩踝皆骨見,終訟機云冤。
君何不愛身,拯也嘆仰天。
陸君世奇才,吾蒙知愛偏。
義不忍相負,一死分固然。
卒以三族殉,無救于平原。
古今事勢殊,所全有大焉。
要之烈士心,千載常相關。
兩踝皆骨見,終訟機云冤。
君何不愛身,拯也嘆仰天。
陸君世奇才,吾蒙知愛偏。
義不忍相負,一死分固然。
卒以三族殉,無救于平原。
古今事勢殊,所全有大焉。
要之烈士心,千載常相關。
其一十七(清·黃毓祺)
押馬韻
押馬韻
珍重侍中血,濺衣勿浣也。
孝惠且知之,何況進此者。
今人多泰準,七尺肯輕舍。
安危難可期,所恃有佳馬。
孝惠且知之,何況進此者。
今人多泰準,七尺肯輕舍。
安危難可期,所恃有佳馬。
其一十八(清·黃毓祺)
鄧艾下巴蜀,漢使跪奉璽。
王浚入石頭,吳行輿櫬禮。
晉懷迫胡騎,不獲浮雒水。
步出華林園,追執如犬豕。
樂此不思蜀,蜀技徒靡靡。
先人墳墓在,西悲詎能已。
語何似卻正,誠有如尊旨。
南方待陛下,設座亦復爾。
鑿目剝面皮,此事何等理。
臣有弒其君,則加此刑耳。
骨肉何自殘,大漢運將啟。
故遞相驅除,殆為天所使。
一則令充愧,一則令聰喜。
一令昭絕倒,無情乃至此。
安樂如凍蠅,癡呆故莫比。
歸命頗倔強,利口如蠆尾。
悲哉平阿公,豈曰詞令美。
搖尾空乞憐,不救青衣恥。
總之亡國君,無一而可矣。
堂堂烈丈夫,敬為社稷死。
王浚入石頭,吳行輿櫬禮。
晉懷迫胡騎,不獲浮雒水。
步出華林園,追執如犬豕。
樂此不思蜀,蜀技徒靡靡。
先人墳墓在,西悲詎能已。
語何似卻正,誠有如尊旨。
南方待陛下,設座亦復爾。
鑿目剝面皮,此事何等理。
臣有弒其君,則加此刑耳。
骨肉何自殘,大漢運將啟。
故遞相驅除,殆為天所使。
一則令充愧,一則令聰喜。
一令昭絕倒,無情乃至此。
安樂如凍蠅,癡呆故莫比。
歸命頗倔強,利口如蠆尾。
悲哉平阿公,豈曰詞令美。
搖尾空乞憐,不救青衣恥。
總之亡國君,無一而可矣。
堂堂烈丈夫,敬為社稷死。
其一十九(清·黃毓祺)
晉室胡然東,起于鎮建業。
露次躬甲胄,遍移四方檄。
稽留斬督運,北征期刻日。
推心司馬導,每事必咨決。
江河既云異,神州宜戮力。
何至作楚囚,言之殊激烈。
究竟君臣間,復讎不甚切。
初無大機用,小小自樹立。
接士則以謙,足用則以嗇。
政事以清凈,主謀技粗畢。
爾時有心人,吾敬祖生逖。
糾合譜驍健,言于安東曰。
戎胡毒中土,遺民苦殘賊。
人皆思自奮,命將出師急。
誠使如逖者,部署相統率。
望風爭響應,豈患無豪杰。
渡江抵中流,慷慨歌擊楫。
誓必清中原,不信如皦日。
先是兩主簿,司州同寢息。
此聲非惡聲,起舞自中夕。
良馬輕著鞭,果先劉越石。
嘗聞伐獫狁,詩人美尹吉。
所以能成功,張仲在君側。
然則士雅軍,豈非茂宏責。
當其初遣時,應請聊塞白。
簿具千人廩,布止三千疋。
起冶自鑄兵,鎧仗曾不給。
迄夫駐雍邱,甘苦共士卒。
約已務施予,新附勤撫納。
經略河以南,蕩焉剪荊棘。
練兵仍積谷,指顧取河北。
國將有內難,王劉方搆隙。
大功知不遂,怏怏抱病歿。
江左遽偏安,不思進咫尺。
誰料王丞相,衰颯至此極。
其心愛一隅,用之恐并失。
幽冥逢鎮西,可能無愧色。
即今寰海沸,龍蛇正雜遝。
咿喔鄰雞鳴,時賢酣枕席。
我此一瓣香,敬為豫州爇。
露次躬甲胄,遍移四方檄。
稽留斬督運,北征期刻日。
推心司馬導,每事必咨決。
江河既云異,神州宜戮力。
何至作楚囚,言之殊激烈。
究竟君臣間,復讎不甚切。
初無大機用,小小自樹立。
接士則以謙,足用則以嗇。
政事以清凈,主謀技粗畢。
爾時有心人,吾敬祖生逖。
糾合譜驍健,言于安東曰。
戎胡毒中土,遺民苦殘賊。
人皆思自奮,命將出師急。
誠使如逖者,部署相統率。
望風爭響應,豈患無豪杰。
渡江抵中流,慷慨歌擊楫。
誓必清中原,不信如皦日。
先是兩主簿,司州同寢息。
此聲非惡聲,起舞自中夕。
良馬輕著鞭,果先劉越石。
嘗聞伐獫狁,詩人美尹吉。
所以能成功,張仲在君側。
然則士雅軍,豈非茂宏責。
當其初遣時,應請聊塞白。
簿具千人廩,布止三千疋。
起冶自鑄兵,鎧仗曾不給。
迄夫駐雍邱,甘苦共士卒。
約已務施予,新附勤撫納。
經略河以南,蕩焉剪荊棘。
練兵仍積谷,指顧取河北。
國將有內難,王劉方搆隙。
大功知不遂,怏怏抱病歿。
江左遽偏安,不思進咫尺。
誰料王丞相,衰颯至此極。
其心愛一隅,用之恐并失。
幽冥逢鎮西,可能無愧色。
即今寰海沸,龍蛇正雜遝。
咿喔鄰雞鳴,時賢酣枕席。
我此一瓣香,敬為豫州爇。
其二十(清·黃毓祺)
誰最平峻功,共推陶士行。
砥柱咸和閒,斂膝無攲傾。
朝暮運百甓,習勞惜分陰。
木屑暨竹頭,綜理纖悉能。
赫然生八翼,乘風上天門。
每思折翼夢,滿盛懼不勝。
明鑒似魏武,忠順似孔明。
投袂殲跋扈,咄嗟定江陵。
默也殺方州,用為方州尊。
向令害宰相,宰相亦所應。
貽書王茂宏,俊快尤絕倫。
第就入討峻,未若溫太真。
赴難死同仇,寧以疆場分。
進如石投卵,切齒恨稍伸。
若復召兵返,是敗于幾成。
征西深感悟,戎衣輒兼程。
石頭欲西歸,旋踵與禍鄰。
譬如騎猛虎,中下不并存。
義旗將回指,慎毋攖眾心。
征西愈感悟,分米餉嶠軍。
未功先拜官,驃騎命敢聞。
灑泣誓登舟,臣等受國恩。
濟則與同祚,不濟當死身。
大書嶠似侃,一字皎日星。
前此聞敦謀,謬為恭且勤。
盛稱錢世儀,滿腹皆精神。
餞別起行酒,鳳飲未及唇。
手版墜其幘,陽醉加色聲。
京尹無后言,安坐□討敦。
最初詣建康,特遣繇劉琨。
晉祚雖云衰,天命猶未更。
我整河朔師,江南惟賴卿。
勸進豈細故,勝任非他人。
不忠故非孝,燦燦在孝經。
既至苦請歸,亦念慈母恩。
世梗道途澀,梓宮稽奉迎。
絕裾遂永訣,此恨何時平。
砥柱咸和閒,斂膝無攲傾。
朝暮運百甓,習勞惜分陰。
木屑暨竹頭,綜理纖悉能。
赫然生八翼,乘風上天門。
每思折翼夢,滿盛懼不勝。
明鑒似魏武,忠順似孔明。
投袂殲跋扈,咄嗟定江陵。
默也殺方州,用為方州尊。
向令害宰相,宰相亦所應。
貽書王茂宏,俊快尤絕倫。
第就入討峻,未若溫太真。
赴難死同仇,寧以疆場分。
進如石投卵,切齒恨稍伸。
若復召兵返,是敗于幾成。
征西深感悟,戎衣輒兼程。
石頭欲西歸,旋踵與禍鄰。
譬如騎猛虎,中下不并存。
義旗將回指,慎毋攖眾心。
征西愈感悟,分米餉嶠軍。
未功先拜官,驃騎命敢聞。
灑泣誓登舟,臣等受國恩。
濟則與同祚,不濟當死身。
大書嶠似侃,一字皎日星。
前此聞敦謀,謬為恭且勤。
盛稱錢世儀,滿腹皆精神。
餞別起行酒,鳳飲未及唇。
手版墜其幘,陽醉加色聲。
京尹無后言,安坐□討敦。
最初詣建康,特遣繇劉琨。
晉祚雖云衰,天命猶未更。
我整河朔師,江南惟賴卿。
勸進豈細故,勝任非他人。
不忠故非孝,燦燦在孝經。
既至苦請歸,亦念慈母恩。
世梗道途澀,梓宮稽奉迎。
絕裾遂永訣,此恨何時平。
其二十一(清·黃毓祺)
卡家尚書令,督軍拒清溪。
背癰正新愈,苦戰力不支。
二子亦陣亡,其母哭撫尸。
父忠子盡孝,死也甘如飴。
導非社稷臣,正色曾箴規。
嗣皇尚未立,豈臣辭疾時。
又請免導官,虧法而從私。
事雖寢不行,舉朝嚴憚之。
諸子宏風流,鄙吝非壺誰。
寧如含瓦石,放達非所期。
悖禮傷教化,傾覆實在茲。
乃信死難臣,平日諫諍姿。
忠孝萃一門,可以悟脩齊。
背癰正新愈,苦戰力不支。
二子亦陣亡,其母哭撫尸。
父忠子盡孝,死也甘如飴。
導非社稷臣,正色曾箴規。
嗣皇尚未立,豈臣辭疾時。
又請免導官,虧法而從私。
事雖寢不行,舉朝嚴憚之。
諸子宏風流,鄙吝非壺誰。
寧如含瓦石,放達非所期。
悖禮傷教化,傾覆實在茲。
乃信死難臣,平日諫諍姿。
忠孝萃一門,可以悟脩齊。
其二十二(清·黃毓祺)
散騎常侍辛,所聞誼至高。
揮手謝太常,報畫甚瓊瑤。
物極反必然,致至危是招。
宜乘茲大捷,歸命于天朝。
誠廉附繇夷,上壽享松喬。
冉閔亦自道,吾屬故晉髦。
迎驚都洛陽,分任州郡勞。
因勢可就功,名賢或易操。
隴西義不食,是身等秋毫。
至今想其風,使人意也消。
揮手謝太常,報畫甚瓊瑤。
物極反必然,致至危是招。
宜乘茲大捷,歸命于天朝。
誠廉附繇夷,上壽享松喬。
冉閔亦自道,吾屬故晉髦。
迎驚都洛陽,分任州郡勞。
因勢可就功,名賢或易操。
隴西義不食,是身等秋毫。
至今想其風,使人意也消。
其二十三(清·黃毓祺)
楚之謀復讎,亡命汝潁間。
刺客未得當,深夜稱疾眠。
果自赍藥從,情意殷殷然。
客乃出匕首,以其狀告焉。
將軍裕所忌,努力自保全。
仍以身事之,出入相周旋。
寄語涉世人,逆億何足賢。
刺客未得當,深夜稱疾眠。
果自赍藥從,情意殷殷然。
客乃出匕首,以其狀告焉。
將軍裕所忌,努力自保全。
仍以身事之,出入相周旋。
寄語涉世人,逆億何足賢。
其二十四(清·黃毓祺)
亦知袁景倩,不敵蕭道成。
正如一木支,無救大廈崩。
顧謂其子最,名義古所敦。
汝不失孝子,我不失忠臣。
爾時劉尚書,父子亦殞身。
百姓為之謠,可憐石頭城。
石頭真可憐,褚淵空復生。
舉止有如此,何面堪向人。
不能殺袁劉,寒士分固應。
出語胡不避,功曹名至今。
正如一木支,無救大廈崩。
顧謂其子最,名義古所敦。
汝不失孝子,我不失忠臣。
爾時劉尚書,父子亦殞身。
百姓為之謠,可憐石頭城。
石頭真可憐,褚淵空復生。
舉止有如此,何面堪向人。
不能殺袁劉,寒士分固應。
出語胡不避,功曹名至今。
其二十五(清·黃毓祺)
押紙韻
押紙韻
侯景陷吳興,太守書生耳。
戰敗整衣坐,視死如脫屣。
吾忝任專城,朝廷危至此。
不能力匡復,是則深可恥。
景猶憐憫之,欲存其一子。
自分吾一門,己在鬼錄里。
安能就爾胡,乞恩以貸死。
世人惡無后,茍活聊爾爾。
側聞張也風,亦可少愧矣。
戰敗整衣坐,視死如脫屣。
吾忝任專城,朝廷危至此。
不能力匡復,是則深可恥。
景猶憐憫之,欲存其一子。
自分吾一門,己在鬼錄里。
安能就爾胡,乞恩以貸死。
世人惡無后,茍活聊爾爾。
側聞張也風,亦可少愧矣。
其二十六(清·黃毓祺)
晉陽初起甲,適從猶未決。
欲鼓行而西,仍恐進不克。
屈突憑堅城,退則為所躡。
此策乃危道,腹背須受敵。
莫若攻河東,主之自裴寂。
公子曰不然,兵貴風雨疾。
吾席累勝威,西人望風匿。
智勇不及措,取同振槁葉。
倘頓堅城下,安坐糜日月。
眾心既以離,大事去可惜。
濟河定關中,約法十二則。
何哉隰城尉,一見如舊識。
何哉馬邑丞,一呼忘舊隙。
壯士置幕府,參軍置記室。
羲聲布遐邇,文武煥然集。
而顧立幼君,蓋其心欲得。
自為大丞相,總揆加九錫。
然后攘取焉,掩耳盜鈴習。
前恭與后恭,兩帝尋一轍。
神堯視世充,亦復何差別。
蓋于起兵初,聲罪討弒逆。
吊民數淫虐,遍移四方檄。
庶幾踵湯武,不循魏晉述。
爾時諸君子,惜哉見未及。
泰山有道士,獻書魏公密。
當乘士馬銳,直指江都邑。
執取獨夫廣,號令天下一。
斯謀奇而正,安往無俊物。
或隱于屠販,或寄于盜賊。
優游黃冠中,乃見徐洪客。
鄭公發跡等,出處故殊絕。
言可得而聞,招之不可得。
翩翩失所往,豈蹈煙霧窟。
不然縠城隅,全身化為石。
欲鼓行而西,仍恐進不克。
屈突憑堅城,退則為所躡。
此策乃危道,腹背須受敵。
莫若攻河東,主之自裴寂。
公子曰不然,兵貴風雨疾。
吾席累勝威,西人望風匿。
智勇不及措,取同振槁葉。
倘頓堅城下,安坐糜日月。
眾心既以離,大事去可惜。
濟河定關中,約法十二則。
何哉隰城尉,一見如舊識。
何哉馬邑丞,一呼忘舊隙。
壯士置幕府,參軍置記室。
羲聲布遐邇,文武煥然集。
而顧立幼君,蓋其心欲得。
自為大丞相,總揆加九錫。
然后攘取焉,掩耳盜鈴習。
前恭與后恭,兩帝尋一轍。
神堯視世充,亦復何差別。
蓋于起兵初,聲罪討弒逆。
吊民數淫虐,遍移四方檄。
庶幾踵湯武,不循魏晉述。
爾時諸君子,惜哉見未及。
泰山有道士,獻書魏公密。
當乘士馬銳,直指江都邑。
執取獨夫廣,號令天下一。
斯謀奇而正,安往無俊物。
或隱于屠販,或寄于盜賊。
優游黃冠中,乃見徐洪客。
鄭公發跡等,出處故殊絕。
言可得而聞,招之不可得。
翩翩失所往,豈蹈煙霧窟。
不然縠城隅,全身化為石。
其二十七(清·黃毓祺)
押支韻
押支韻
貞觀二年詔,謀反豈獨為。
何患事不發,告密亦有宜。
自今奴告主,勿受仍斬之。
君臣逃兩然,可以此理推。
笑殺不義侯,受封建武時。
何患事不發,告密亦有宜。
自今奴告主,勿受仍斬之。
君臣逃兩然,可以此理推。
笑殺不義侯,受封建武時。
其二十八(清·黃毓祺)
押陽韻
押陽韻
武氏竊神器,禍心久包藏。
愛子幽別宮,他族稱天潢。
神功閏十月,國老同平章。
次年三月間,召還盧陵王。
史官所紀載,從容仍慨慷。
櫛風沐雨勞,定鼎繇文皇。
遽移而之他,毋乃天意傷。
姑侄與母子,孰親須揣量。
千秋傳子孫,廟食垂無疆。
未聞侄天子,為姑立蒸嘗。
至性相感悟,反周復為唐。
取日于虞淵,咸池洗其光。
潛授與五龍,夾之以飛翔。
時賢意我公,委蛇別有長。
淫奴可比肩,北面嫵媚娘。
浴蘭莫振衣,彈冠毋沐芳。
至人貴同塵,繞指百鍊剛。
君子曰不然,論世可得詳。
先是被羅告,考掠神揚揚。
大周革命初,萬物新鋒铓。
舊臣反是寔,誅戮分所當。
皇天后土臨,牽引何肺腸。
被面血淋漓,觸柱頭顱強。
廷諍守丹陛,屢試于危亡。
紆徐濁河中,清濟流不妨。
奮起北斗南,獨步誰頡頏。
曷當任術數,破觚刓其方。
權者衡重輕,道非反經常。
與其鳧泛泛,吾寧駒昂昂。
愛子幽別宮,他族稱天潢。
神功閏十月,國老同平章。
次年三月間,召還盧陵王。
史官所紀載,從容仍慨慷。
櫛風沐雨勞,定鼎繇文皇。
遽移而之他,毋乃天意傷。
姑侄與母子,孰親須揣量。
千秋傳子孫,廟食垂無疆。
未聞侄天子,為姑立蒸嘗。
至性相感悟,反周復為唐。
取日于虞淵,咸池洗其光。
潛授與五龍,夾之以飛翔。
時賢意我公,委蛇別有長。
淫奴可比肩,北面嫵媚娘。
浴蘭莫振衣,彈冠毋沐芳。
至人貴同塵,繞指百鍊剛。
君子曰不然,論世可得詳。
先是被羅告,考掠神揚揚。
大周革命初,萬物新鋒铓。
舊臣反是寔,誅戮分所當。
皇天后土臨,牽引何肺腸。
被面血淋漓,觸柱頭顱強。
廷諍守丹陛,屢試于危亡。
紆徐濁河中,清濟流不妨。
奮起北斗南,獨步誰頡頏。
曷當任術數,破觚刓其方。
權者衡重輕,道非反經常。
與其鳧泛泛,吾寧駒昂昂。
其二十九(清·黃毓祺)
上帝有時醉,忠孝無古今。
是故曉天道,不若敦人倫。
寄謝令狐潮,天人匪條分。
人倫君未識,安知天地心。
寂寥軍令嚴,試看雷將軍。
面門矢猬集,屹然如木人。
先是玄元廟,痛哭率吏民。
束蒿灌以脂,投之絕攀登。
大小三百戰,帶甲馀六旬。
矢盡隨取攜,藁人夜縋城。
賊笑不設備,死士斫其營。
雍邱既已全,睢陽虛左迎。
遠請為公守,公為遠將兵。
合圍月暈然,戰苦云何深。
飲血復裹瘡,不鳴卷旆鉦。
兵自識將意,將亦識士情。
茶紙聊同餐,枵腹無脫巾。
壯哉鼠與雀,微軀酬國恩。
愛馬雷電姿,愛妾冰雪魂。
愿解壯士饑,化為一杯羹。
城陷輒死之,不負八尺身。
陽陽等平常,須髯磔如神。
當其苦守時,尺寸殊斤斤。
蚍蜉蟻子微,援絕誰見存。
犬胡日以滋,奚啻百萬群。
鯁其喉與牙,搏食無繇因。
蔽遮江淮間,轉運資中興。
三日相公至,十日陳留平。
天畀完節焉,生死何足云。
爾時顏太保,又一張中丞。
生罵牧羊奴,如狗狗不狺。
死當為厲鬼,殺賊報圣明。
握拳直透爪,齧齒幾穿齦。
常山暨我公,千古猶并稱。
何物王承業,亦復同進明。
擁兵利城陷,覬竊其功名。
此輩抑何多,豺痕被冠纓。
告急于臨淮,漠然置罔聞。
圍城餓月馀,獨食義不能。
因拔所佩刀,斷指鮮血淋。
一座皆感激,泣下紛沾襟。
賊破誓移師,矢著浮圖層。
慷慨好男兒,嗚呼南霽云。
是故曉天道,不若敦人倫。
寄謝令狐潮,天人匪條分。
人倫君未識,安知天地心。
寂寥軍令嚴,試看雷將軍。
面門矢猬集,屹然如木人。
先是玄元廟,痛哭率吏民。
束蒿灌以脂,投之絕攀登。
大小三百戰,帶甲馀六旬。
矢盡隨取攜,藁人夜縋城。
賊笑不設備,死士斫其營。
雍邱既已全,睢陽虛左迎。
遠請為公守,公為遠將兵。
合圍月暈然,戰苦云何深。
飲血復裹瘡,不鳴卷旆鉦。
兵自識將意,將亦識士情。
茶紙聊同餐,枵腹無脫巾。
壯哉鼠與雀,微軀酬國恩。
愛馬雷電姿,愛妾冰雪魂。
愿解壯士饑,化為一杯羹。
城陷輒死之,不負八尺身。
陽陽等平常,須髯磔如神。
當其苦守時,尺寸殊斤斤。
蚍蜉蟻子微,援絕誰見存。
犬胡日以滋,奚啻百萬群。
鯁其喉與牙,搏食無繇因。
蔽遮江淮間,轉運資中興。
三日相公至,十日陳留平。
天畀完節焉,生死何足云。
爾時顏太保,又一張中丞。
生罵牧羊奴,如狗狗不狺。
死當為厲鬼,殺賊報圣明。
握拳直透爪,齧齒幾穿齦。
常山暨我公,千古猶并稱。
何物王承業,亦復同進明。
擁兵利城陷,覬竊其功名。
此輩抑何多,豺痕被冠纓。
告急于臨淮,漠然置罔聞。
圍城餓月馀,獨食義不能。
因拔所佩刀,斷指鮮血淋。
一座皆感激,泣下紛沾襟。
賊破誓移師,矢著浮圖層。
慷慨好男兒,嗚呼南霽云。
其三十(清·黃毓祺)
二十四郡中,無一義士肝。
顏某作何狀,乃能砥波瀾。
奉表詣靈武,途梗待蠟丸。
遣人頒赦書,諸道揚旌竿。
然則李郭功,首倡繇平原。
衣黃與衣白,布衣相周旋。
風雨夜對床,清旭聯征鞍。
咄嗟收兩京,大小咨長源。
論功范蠡上,絕勝齊魯連。
惜也北伐謀,弗獲邀轉環。
在昔曾南豐,祠記金石鐫。
勢窮義必死,中材或勉焉。
顛跌至七八,歷忤諸巨奸。
顧慮絕秋毫,其大斯足觀。
在昔宋子京,傳贊垂簡編。
詳計近忠悃,輕去幾高騫。
素為權倖猜,自免智可言。
有唐之異人,一代誰比肩。
世稱二老者,亦玄亦復禪。
愚謂出世姿,蓋繇天性然。
魯公寄托深,不系麻姑壇。
一劍豈不快,掘坎徒多端。
積薪灌以油,趨赴甘熬煎。
老臣罪當死,大梁匪長安。
賊耳何敕為,談笑歸重泉。
君臣有至性,頂踵非所憐。
鄴侯奇特事,不系參懶殘。
朗誦黃臺瓜,豈鳴既往冤。
一摘無再摘,廣平賴以全。
既知肅宗急,聊為卿遷延。
慈孝卒如初,乞骸愿還山。
至性相感悟,處人父子閒。
是乃活浮屠,是乃真神仙。
奉天困經月,糲米亦告罄。
縋人于城下,夜采蕪菁進。
西平倍道援,圍解賊兵遁。
杞逼懷光反,車駕復蹭蹬。
長安宗廟在,掃灑固臣分。
諸將皆從行,滅賊誰與任。
人情方擾擾,徒以忠義奮。
處二強寇間,孤軍氣逾競。
百口時陷賊,所親寄聞問。
爾敢為賊間,立刻斬之徇。
盛夏衣裘褐,擊如鷹隼俊。
先聲走懷光,泚血模糊噴。
進屯含元殿,旋下軍中令。
某幸與公等,室家相見近。
請約五日內,無得通家信。
公私各安堵,一洗甲兵凈。
露布上行在,臣巳清宮禁。
寢園尚如昨,鐘篪曾不震。
天心愛社稷,是故生李晟。
朕何德以堪,潸然淚交迸。
道傍拜稽首,賊平賀主圣。
所愧收復晚,迄今始報命。
皇帝文高古,太子書瘦硬。
立碑東渭橋,豈非一時盛。
未幾反閒入,延賞工設阱。
痛哭目為腫,懇惻解方鎮。
乃至請為僧,譖人亦巳甚。
功名多憂畏,君子宜諦聽。
顏某作何狀,乃能砥波瀾。
奉表詣靈武,途梗待蠟丸。
遣人頒赦書,諸道揚旌竿。
然則李郭功,首倡繇平原。
衣黃與衣白,布衣相周旋。
風雨夜對床,清旭聯征鞍。
咄嗟收兩京,大小咨長源。
論功范蠡上,絕勝齊魯連。
惜也北伐謀,弗獲邀轉環。
在昔曾南豐,祠記金石鐫。
勢窮義必死,中材或勉焉。
顛跌至七八,歷忤諸巨奸。
顧慮絕秋毫,其大斯足觀。
在昔宋子京,傳贊垂簡編。
詳計近忠悃,輕去幾高騫。
素為權倖猜,自免智可言。
有唐之異人,一代誰比肩。
世稱二老者,亦玄亦復禪。
愚謂出世姿,蓋繇天性然。
魯公寄托深,不系麻姑壇。
一劍豈不快,掘坎徒多端。
積薪灌以油,趨赴甘熬煎。
老臣罪當死,大梁匪長安。
賊耳何敕為,談笑歸重泉。
君臣有至性,頂踵非所憐。
鄴侯奇特事,不系參懶殘。
朗誦黃臺瓜,豈鳴既往冤。
一摘無再摘,廣平賴以全。
既知肅宗急,聊為卿遷延。
慈孝卒如初,乞骸愿還山。
至性相感悟,處人父子閒。
是乃活浮屠,是乃真神仙。
奉天困經月,糲米亦告罄。
縋人于城下,夜采蕪菁進。
西平倍道援,圍解賊兵遁。
杞逼懷光反,車駕復蹭蹬。
長安宗廟在,掃灑固臣分。
諸將皆從行,滅賊誰與任。
人情方擾擾,徒以忠義奮。
處二強寇間,孤軍氣逾競。
百口時陷賊,所親寄聞問。
爾敢為賊間,立刻斬之徇。
盛夏衣裘褐,擊如鷹隼俊。
先聲走懷光,泚血模糊噴。
進屯含元殿,旋下軍中令。
某幸與公等,室家相見近。
請約五日內,無得通家信。
公私各安堵,一洗甲兵凈。
露布上行在,臣巳清宮禁。
寢園尚如昨,鐘篪曾不震。
天心愛社稷,是故生李晟。
朕何德以堪,潸然淚交迸。
道傍拜稽首,賊平賀主圣。
所愧收復晚,迄今始報命。
皇帝文高古,太子書瘦硬。
立碑東渭橋,豈非一時盛。
未幾反閒入,延賞工設阱。
痛哭目為腫,懇惻解方鎮。
乃至請為僧,譖人亦巳甚。
功名多憂畏,君子宜諦聽。
其三十一(清·黃毓祺)
押尤韻
押尤韻
是非最易明,莫甚乎維州。
胡為司馬公,古李左袒牛。
信大維州小,要盟乃神羞。
平涼血未唇,萬騎聲啁啾。
求信于吐蕃,失諸悉怛謀。
且也唐故壤,受降非外求。
維緩關中急,時勢尤不侔。
南詔暨回鶻,扼其背與喉。
匪真愛臣唐,悉兵事傴僂。
力能綴回中,豈必維為繇。
即以相業言,衛公固較優。
上黨拾芥平,太原反掌收。
獨是對策初,奇章骨亦遒。
嗣茲水火分,遂歷四十秋。
漢黨尚風節,其人爭好修。
唐黨趨勢利,其俗胥沈浮。
繇宋以迄今,黨益紛相樛。
聲氣茍不同,夢寐橫戈矛。
門戶一以別,骨肉成仇讎。
吞刀割汝腸,纏綿仍未休。
飲灰洗汝胃,渣滓仍復留。
公然遺至尊,獨抱社稷憂。
自古空人國,朋黨真其尤。
野臣偶念及,血淚縱橫流。
胡為司馬公,古李左袒牛。
信大維州小,要盟乃神羞。
平涼血未唇,萬騎聲啁啾。
求信于吐蕃,失諸悉怛謀。
且也唐故壤,受降非外求。
維緩關中急,時勢尤不侔。
南詔暨回鶻,扼其背與喉。
匪真愛臣唐,悉兵事傴僂。
力能綴回中,豈必維為繇。
即以相業言,衛公固較優。
上黨拾芥平,太原反掌收。
獨是對策初,奇章骨亦遒。
嗣茲水火分,遂歷四十秋。
漢黨尚風節,其人爭好修。
唐黨趨勢利,其俗胥沈浮。
繇宋以迄今,黨益紛相樛。
聲氣茍不同,夢寐橫戈矛。
門戶一以別,骨肉成仇讎。
吞刀割汝腸,纏綿仍未休。
飲灰洗汝胃,渣滓仍復留。
公然遺至尊,獨抱社稷憂。
自古空人國,朋黨真其尤。
野臣偶念及,血淚縱橫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