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柳(唐·賀知章)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詠柳(唐·賀知章)
七言絕句 押豪韻
七言絕句 押豪韻
題注:一作柳枝詞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評注
《唐詩歸》:
鐘云:奇露語開卻中晚。
《唐詩快》:尖巧語,卻非由雕琢而得。
《唐詩箋注》:賦物入妙,語意溫柔。
《唐詩鑒賞辭典》:這是一首詠物詩,寫的是早春二月的楊柳。
寫楊柳,該從哪兒著筆呢?毫無疑問,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長披拂的枝條。一年一度,它長出了嫩綠的新葉,絲絲下垂,在春風吹拂中,有著一種迷人的意態。這是誰都能欣賞的。古典詩詞中,借用這種形象美來形容、比擬美人苗條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們所經常看到的。這詩別出新意,翻轉過來。「碧玉妝成一樹高」,一開始,楊柳就化身為美人而出現;「萬條垂下綠絲絳」,這千條萬縷的垂絲,也隨之而變成了她的裙帶。上句的「高」字,襯托出美人婷婷裊裊的風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纖腰在風中款擺。詩中沒有「楊柳」和「腰支」字樣,然而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樹化身的美人,卻給寫活了。《南史》說劉悛之為益州刺史,獻蜀柳數株,「條甚長,狀若絲縷。」齊武帝把這些楊柳種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賞不置,說它「風流可愛」。這里把柳條說成「綠絲絳」,可能是暗用這個關于楊柳的著名典故。但這是化用,看不出一點痕跡的。
「碧玉妝成」引出了「綠絲絳」,「綠絲絳」引出了「誰裁出」,最后,那視之無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風」,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繪了出來。這「剪刀」裁制出嫩綠鮮紅的花花草草,給大地換上了新妝,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給予人們美的啟示。從「碧玉妝成」到「剪刀」,我們可以看出詩人藝術構思一系列的過程。詩歌里所出現的一連串的形象,是一環緊扣一環的。
也許有人會懷疑:我國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為什么單單要用碧玉來比呢?我想,這有兩層意思:一是碧玉這名字和柳的顏色有關,「碧」和下句的「綠」是互相生發、互為補充的。二是碧玉這個人在人們頭腦中永遠留下年輕的印象。提起碧玉,人們就會聯想到「碧玉破瓜時」這首廣泛流傳的《碧玉歌》,還有「碧玉小家女」(肖繹《采蓮賦》)之類的詩句。碧玉在古代文學作品里,幾乎成了年輕貌美的女子的泛稱。用碧玉來比柳,人們就會想象到這美人還未到豐容盛鬋的年華;這柳也還是早春稚柳,沒有到密葉藏鴉的時候;和下文的「細葉」「二月春風」又是有聯系的。
(馬茂元)
寫楊柳,該從哪兒著筆呢?毫無疑問,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長披拂的枝條。一年一度,它長出了嫩綠的新葉,絲絲下垂,在春風吹拂中,有著一種迷人的意態。這是誰都能欣賞的。古典詩詞中,借用這種形象美來形容、比擬美人苗條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們所經常看到的。這詩別出新意,翻轉過來。「碧玉妝成一樹高」,一開始,楊柳就化身為美人而出現;「萬條垂下綠絲絳」,這千條萬縷的垂絲,也隨之而變成了她的裙帶。上句的「高」字,襯托出美人婷婷裊裊的風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纖腰在風中款擺。詩中沒有「楊柳」和「腰支」字樣,然而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樹化身的美人,卻給寫活了。《南史》說劉悛之為益州刺史,獻蜀柳數株,「條甚長,狀若絲縷。」齊武帝把這些楊柳種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賞不置,說它「風流可愛」。這里把柳條說成「綠絲絳」,可能是暗用這個關于楊柳的著名典故。但這是化用,看不出一點痕跡的。
「碧玉妝成」引出了「綠絲絳」,「綠絲絳」引出了「誰裁出」,最后,那視之無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風」,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繪了出來。這「剪刀」裁制出嫩綠鮮紅的花花草草,給大地換上了新妝,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給予人們美的啟示。從「碧玉妝成」到「剪刀」,我們可以看出詩人藝術構思一系列的過程。詩歌里所出現的一連串的形象,是一環緊扣一環的。
也許有人會懷疑:我國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為什么單單要用碧玉來比呢?我想,這有兩層意思:一是碧玉這名字和柳的顏色有關,「碧」和下句的「綠」是互相生發、互為補充的。二是碧玉這個人在人們頭腦中永遠留下年輕的印象。提起碧玉,人們就會聯想到「碧玉破瓜時」這首廣泛流傳的《碧玉歌》,還有「碧玉小家女」(肖繹《采蓮賦》)之類的詩句。碧玉在古代文學作品里,幾乎成了年輕貌美的女子的泛稱。用碧玉來比柳,人們就會想象到這美人還未到豐容盛鬋的年華;這柳也還是早春稚柳,沒有到密葉藏鴉的時候;和下文的「細葉」「二月春風」又是有聯系的。
(馬茂元)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伏讀尤美軒詩卷謹賦一篇寄呈伯時季路二兄(宋·朱熹)
- 伏讀時中胡公墓志輒用澹庵省齋銘詩之韻從仲(宋·趙蕃)
- 伏讀秀野劉丈閒居十五詠謹次高韻率易拜呈伏(宋·朱熹)
- 伏讀致政少傅相公送趙成都佳句兩篇不勝慰幸(宋·朱熹)
- 伏讀趙清獻公瑞巖留題感嘆之馀追次元韻(宋·朱熹)
- 伏讀靖康宸札有感(宋·李曾伯)
- 伏讀高昌僉憲公唐律十二首愛其清新雄杰殆本(元末明初·唐桂芳)
- 伏謁太神御殿詩(宋·鄭獬)
- 伏聞令公疾愈對見延英因有賀詩遠封投獻(唐·薛逢)
- 伏聞游獵詩(南北朝·庾信)
- 伏聞知府秘書欲取小杜桐廬詩語以見花名堂成(宋·范成大)
- 伏闕辭歸(宋·程康國)
- 伏魔峰(明·王世貞)
- 伏龍園雨后作(明·潘勖)
- 伏龍園(明·潘勖)
- 伏龍寺(清·李世杰)
- 伏龍山民宋正甫湖山清隱乃唐詩人陳陶故圃曾(宋·戴復古)
- 伏龍濺(宋·楊蟠)
- 伏龍觀壁畫都江圖(清·毛澄)
- 伏龍觀(清·洪錫爵)
- 伐千秋巨木竟梁梅堂(宋·程珌)
- 伐雙谷(宋·蘇轍)
- 伐園中木(明·嚴嵩)
- 伐墓松(宋·衛宗武)
- 伐木吟四首 懷即公(明·釋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