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茶馬牛寶章修揚子墨池以書索題詠(宋·魏了翁)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四川茶馬牛寶章(大季)修揚子墨池以書索題詠(宋·魏了翁)
子云一去千馀載,惟有成都墨池在。
草玄此地是邪非,玄文今在人誰知。
雖逃劉歆醬瓿阸,鼠壤蛛窠蠹魚宅。
豈無學者工探求,不譏僣圣幾贅疣。
自從馬邵造玄域,晁氏譜之張氏翼。
亦云察矣人猶疑,試為諸老申其辭。
易書廣大包天地,辭變象占都一致。
世儒造入各不同,有一于此均為功。
況于易玄互相發,不同之同真善學。
歷家中首先黃鐘,雖以坤復為初終①。
紀日天正始牛宿,又以日星分左右②。
起從冬至易玄均,玄意欲取臣承君③。
易書八八而用七④,玄文九九而存一⑤。
易分六位中二五,臣志上通君下取。
玄以一五而為中,君道君尊臣代終。
玄文主日易主歲⑥,易書為經玄為緯。
謂玄于易地承天,就中邵子尤知玄⑦。
或云玄準卦氣圖,是圖疑亦非圣書。
豈知中復與咸遇,乃是陰陽自然數⑧。
或云玄仿太初歷,黃鐘之分八十一。
豈知虛三與虛九,其數雖同其法否⑨。
或云玄象宗渾天,渾天方象包于圓。
豈知兼用蓋天說,蓋以輿地承純乾⑩。
易雖無玄不為闕,易更得玄滋有發。
且如河圖與洛書,發揮道數無遺馀。
后來支干及聲律,運氣參同至太一⑾。
與易并行人不譏,千岐萬轍同一歸。
況玄于易同而異,何獨于玄苦譏議。
子云之師曰林閭,鶴山之下誰其徒⑿。
自翻機杼作生活,律歷圖書無不合。
若非馬邵晁張倫,后世幾無揚子云。
后世子云今繼作,而此玄文終寂寞。
空馀繪象與棠陰,聊與文士供嘲吟⒀。
草玄此地是邪非,玄文今在人誰知。
雖逃劉歆醬瓿阸,鼠壤蛛窠蠹魚宅。
豈無學者工探求,不譏僣圣幾贅疣。
自從馬邵造玄域,晁氏譜之張氏翼。
亦云察矣人猶疑,試為諸老申其辭。
易書廣大包天地,辭變象占都一致。
世儒造入各不同,有一于此均為功。
況于易玄互相發,不同之同真善學。
歷家中首先黃鐘,雖以坤復為初終①。
紀日天正始牛宿,又以日星分左右②。
起從冬至易玄均,玄意欲取臣承君③。
易書八八而用七④,玄文九九而存一⑤。
易分六位中二五,臣志上通君下取。
玄以一五而為中,君道君尊臣代終。
玄文主日易主歲⑥,易書為經玄為緯。
謂玄于易地承天,就中邵子尤知玄⑦。
或云玄準卦氣圖,是圖疑亦非圣書。
豈知中復與咸遇,乃是陰陽自然數⑧。
或云玄仿太初歷,黃鐘之分八十一。
豈知虛三與虛九,其數雖同其法否⑨。
或云玄象宗渾天,渾天方象包于圓。
豈知兼用蓋天說,蓋以輿地承純乾⑩。
易雖無玄不為闕,易更得玄滋有發。
且如河圖與洛書,發揮道數無遺馀。
后來支干及聲律,運氣參同至太一⑾。
與易并行人不譏,千岐萬轍同一歸。
況玄于易同而異,何獨于玄苦譏議。
子云之師曰林閭,鶴山之下誰其徒⑿。
自翻機杼作生活,律歷圖書無不合。
若非馬邵晁張倫,后世幾無揚子云。
后世子云今繼作,而此玄文終寂寞。
空馀繪象與棠陰,聊與文士供嘲吟⒀。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擬梁父吟(宋·周紫芝)
- 擬梅軒三首(宋·吳幵)
- 擬楚篇(魏晉·傅玄)
- 擬楚詞(宋·李廌)
- 擬樊云門體讀史(近現代·郭象聲)
- 擬歐陽舍人古篆(宋·黃庶)
- 擬比紅兒賦解語花二首(元末明初·華幼武)
- 擬水西寺東峰亭九詠 垂澗藤(宋·梅堯臣)
- 擬漢京篇(明·王立道)
- 擬漢宮詞三首(宋·陳師道)
- 擬漢宮(明·梁蘭)
- 擬漢將行(明·王立道)
- 擬漢武還長安(明·唐詩)
- 擬漢郊祀歌十九首 練時日(明·胡應麟)
- 擬江令于長安歸揚州九日賦(隋末唐初·許敬宗)
- 擬江令于長安歸揚州九日賦(隋末唐初·許敬宗)
- 擬江右懷古戊寅(近現代·常燕生)
- 擬汲古得脩綆詩(宋·楊萬里)
- 擬沈下賢(唐·李商隱)
- 擬沈休文宿東園(清·吳敦仁)
- 擬沈隱侯夜夜曲(南北朝·蕭綱)
- 擬洛下分題 文石酒杯(宋·釋智圓)
- 擬洛下分題 松石琴薦(宋·釋智圓)
- 擬洛下分題 茯苓人(宋·釋智圓)
- 擬洛下分題 遞詩筒(宋·釋智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