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果寺(唐·處默)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圣果寺(唐·處默)
五言律詩 押歌韻
五言律詩 押歌韻
題注:寺在杭州城南鳳凰山上
路自中峰上,盤回出薜蘿。
到江吳地盡,隔岸越山多。
古木叢青靄,遙天浸白波。
下方城郭近,鐘磬雜笙歌。
到江吳地盡,隔岸越山多。
古木叢青靄,遙天浸白波。
下方城郭近,鐘磬雜笙歌。
評注
《瀛奎律髓》:
寺在錢塘,故有「吳地」、「越山」之聯。或以田莊牙人譏之,似不害寫物之妙。后山縮為一句「吳越到江分」,高矣。譬之「共君一夜話,勝讀十年書」,山谷縮為一句,曰「話勝十年書」是也。因書諸此,以見詩法之無窮。
《唐詩選》:玉遮曰:即境殊切,而語行出人意表。
《唐詩直解》:二語適武林與圖,覺「樓觀滄海」更深(「到江」二句下)。
《唐詩訓解》:次聯遂為武林佳偶。程泰之曰:「到江吳地盡、隔岸越山多」,陳后山鄙其語不文,曰:「是分界堠子耳。」及后山在錢塘,乃有句云「吳越到江分」。此如李光弼用郭子儀旗幟,士卒號令所及,精采皆變者也。
《唐詩解》:唐人探物之作,惟右丞最深,他皆影響,獨此出比丘之口,無一語及禪,落句又俗,人所不屑道。然則右丞固詞壇之佛祖,處默為祇園之俗僧歟?
《匯編唐詩十集》:唐云:尚存盛唐風骨。
《詩藪》:自宋有田莊牙人之說,詩流往往惑之;此大不解事者。盛唐「窗中三楚盡,林外九江平」,中唐「東屯滄海闊,南瀼洞庭寬」,晚唐「到江吳地盡,隔岸越山多」,皆一時警句。杜如「地利西通蜀,天文北照秦」,尤不勝數,何用為嫌?惟近時作者粘帶皮骨太甚,乃反覺打味斯言耳。
《唐詩鏡》:三四可作地志。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唐汝詢曰:三四尚有盛唐風骨。五六「叢」、「浸」二字有力。
《唐詩評選》:只寫寺景,不入粗禪語,一結純凈生色。僧詩第一首,足與李季蘭《寄兄》作為格外雙清。
《唐三體詩評》:先著「出薛蘿」三字,從幽蔚中忽現出一片奇曠也,頓挫得妙。……中四句層次回環,第七恰落到城郭作結。
《唐律消夏錄》:「青靄」、「白波」,即是「吳地」、「越山」中間之江景,抽出另寫,不但平實,連三四兩句味亦淺薄矣。若二句轉寫中峰,便有變換,且與結句緊湊。
《唐詩成法》:一二圣果寺。中四皆所見景。結塵市暄鬧,是言寺之所嫌在此,而語氣渾然不露。較「吳越到江分」各有好處,又無一語及禪。結句俗人亦不肯道。
《網師園唐詩箋》:名貴語,不必盡合圖經(「到江」二句下)。
《瀛奎律髓匯評》:馮班:落句與承吉《金山》同格,語意轉勝,陸貽典:題只《勝杲寺》,無「登」、「望」、「臨」、「眺」等字,故但寫景親切,便是合作。紀昀:三四自佳,后四句無味。許印芳:此詩后四句雖不出色,而前后相稱,曉嵐斥為無味,亦是苛論。無名氏:接出第四句,自然縹渺。
《小清華園詩談》:唐人之詩,有清和純粹可誦而可法者,如……僧處默之「路自中峰上,盤回出薜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