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州歌十絕句(唐·杜甫)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夔州歌十絕句(唐·杜甫)
押刪韻
押刪韻
中巴之東巴東山,江水開辟流其間。
白帝高為三峽鎮,夔州②險過百牢關①。
白帝高為三峽鎮,夔州②險過百牢關①。
評注
《詩藪》:
少陵不甚工絕句,遍閱其集得二首:「東逾遼水北滹沱,星象風云喜氣和。紫氣關臨天地闊,黃金臺貯俊賢多。」「中巴之東有巴山……夔州險過百重關。」頗與太白《明皇幸蜀歌》相類。
《杜臆》:第一首寫其形勢,便堪為夔吐氣。
《杜詩詳注》:志夔州形勝,與產兩章相連。白帝、瞿唐、分承山水,見其為蜀中險要。
《讀杜心解》:第一首,領全勢。「高為峽鎮」,頂首句,就本地形勝作意;「險過百牢」,頂次句,以他處地險相形。
《杜詩鏡銓》:前二首記形勝,兼入感慨。
《唐詩鑒賞辭典》:中巴之東巴東山, 江水開辟流其間。
白帝高為三峽鎮, 瞿塘險過百牢關。
長江滔滔東流至四川奉節,即古代的夔州,就進入了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之第一峽──瞿塘峽。此詩作于大歷初,描繪歌頌了此處的山川形勝。
東漢末劉璋據蜀,分其地為三巴,有中巴,西巴,東巴。夔州為巴東郡,在「中巴之東」。「巴東山」即大巴山,在川、陜、鄂三省慣境,詩中特指三峽兩岸連山。「巴」、「東」字在首句重復,前分后合,構成由舒緩轉急促的節拍,使人從聲音上感受到大山的氣勢。「中巴之東巴東山」,七字皆陰平聲,更屬創格,形成奇崛拗峭的音調,有助于氣氛渲染,給人以石破天驚之感。次句寫江水,「開辟」用如時間副詞,意為從開天辟地以來,自古以來。不說「自古」而說「開辟」,極見推敲。因為「自古」只能表達一個抽象的時間概念,而「開辟」這個動詞聯合結構的詞匯富于形象性,能引起一種動感,仿佛夔門的形成是浪打波穿的結果,既形容出自然的偉力,又見出其地勢的古老和險要。
前兩句從較大角度,交代出夔州的地理環境,下兩句進而更具體地描繪其山川形勝。「白帝」即白帝城,城在夔州之東的北岸高峰頂上。這里是公孫述割據稱雄之處,也是三國時蜀漢防東吳的要沖,因它守住瞿塘峽口,足資鎮壓,所以說是「三峽鎮」。在湍急的瞿塘峽江心,舊時有滟滪堆,冬日出水,夏日沒入水中成為暗礁,所以「其間道路古來難」,不可謂不險。「百牢關」在漢中,兩岸絕壁相對而立,六十里不斷,因為它和夔州的瞿塘相似,所以用來作比。下聯十四字抓住「高」、「險」特征,筆力千鈞,把「高江急峽」寫得極有氣勢。兩句分承山水,句式對仗,音韻砍截,與散行作結風味全殊。
如果我們用盛唐絕句傳統手法作對照,就會發現此詩在寫作上有以下幾個突出特點:一,傳統絕句注重音調的平仄諧調,句格的穩順;而此詩有意追求拗調,首句全用平聲字,給人以奇離突兀之感。二,傳統絕句注重風調,追求一唱三嘆之音,尾聯多取散行,一般「以第三句為主,第四句發之」(楊仲弘語),構成轉合,即使用對結,也多采取流水對;此詩用「的對」作結,類半首律詩,詩意的轉折在兩聯之間,結束的音調戛然而止。三,傳統絕句注重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純寫景的不多,而此詩兩聯皆分寫山水。純乎寫景,卻又并非無情。它通過奇突雄渾的自然景物的描寫,取得激動人心的藝術效果,而抒情已存乎寫景之中,讀者能感到詩人對祖國奇異山川的熱愛和由衷的贊美。
(周嘯天)
白帝高為三峽鎮, 瞿塘險過百牢關。
長江滔滔東流至四川奉節,即古代的夔州,就進入了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之第一峽──瞿塘峽。此詩作于大歷初,描繪歌頌了此處的山川形勝。
東漢末劉璋據蜀,分其地為三巴,有中巴,西巴,東巴。夔州為巴東郡,在「中巴之東」。「巴東山」即大巴山,在川、陜、鄂三省慣境,詩中特指三峽兩岸連山。「巴」、「東」字在首句重復,前分后合,構成由舒緩轉急促的節拍,使人從聲音上感受到大山的氣勢。「中巴之東巴東山」,七字皆陰平聲,更屬創格,形成奇崛拗峭的音調,有助于氣氛渲染,給人以石破天驚之感。次句寫江水,「開辟」用如時間副詞,意為從開天辟地以來,自古以來。不說「自古」而說「開辟」,極見推敲。因為「自古」只能表達一個抽象的時間概念,而「開辟」這個動詞聯合結構的詞匯富于形象性,能引起一種動感,仿佛夔門的形成是浪打波穿的結果,既形容出自然的偉力,又見出其地勢的古老和險要。
前兩句從較大角度,交代出夔州的地理環境,下兩句進而更具體地描繪其山川形勝。「白帝」即白帝城,城在夔州之東的北岸高峰頂上。這里是公孫述割據稱雄之處,也是三國時蜀漢防東吳的要沖,因它守住瞿塘峽口,足資鎮壓,所以說是「三峽鎮」。在湍急的瞿塘峽江心,舊時有滟滪堆,冬日出水,夏日沒入水中成為暗礁,所以「其間道路古來難」,不可謂不險。「百牢關」在漢中,兩岸絕壁相對而立,六十里不斷,因為它和夔州的瞿塘相似,所以用來作比。下聯十四字抓住「高」、「險」特征,筆力千鈞,把「高江急峽」寫得極有氣勢。兩句分承山水,句式對仗,音韻砍截,與散行作結風味全殊。
如果我們用盛唐絕句傳統手法作對照,就會發現此詩在寫作上有以下幾個突出特點:一,傳統絕句注重音調的平仄諧調,句格的穩順;而此詩有意追求拗調,首句全用平聲字,給人以奇離突兀之感。二,傳統絕句注重風調,追求一唱三嘆之音,尾聯多取散行,一般「以第三句為主,第四句發之」(楊仲弘語),構成轉合,即使用對結,也多采取流水對;此詩用「的對」作結,類半首律詩,詩意的轉折在兩聯之間,結束的音調戛然而止。三,傳統絕句注重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純寫景的不多,而此詩兩聯皆分寫山水。純乎寫景,卻又并非無情。它通過奇突雄渾的自然景物的描寫,取得激動人心的藝術效果,而抒情已存乎寫景之中,讀者能感到詩人對祖國奇異山川的熱愛和由衷的贊美。
(周嘯天)
其二(唐·杜甫)
押庚韻
押庚韻
白帝夔州各異城①,蜀江楚峽混殊名②。
英雄割據非天意,霸主③并吞在物情。
英雄割據非天意,霸主③并吞在物情。
其三(唐·杜甫)
押蕭韻
押蕭韻
引用典故:漁陽結怨
群雄競起問②前朝①,王者無外見今朝。
比訝漁陽結怨恨,元聽舜日舊簫韶。
比訝漁陽結怨恨,元聽舜日舊簫韶。
其四(唐·杜甫)
押先韻
押先韻
赤甲白鹽俱刺天,閭閻繚繞接山巔。
楓林橘樹丹青合,復道重樓錦繡懸。
楓林橘樹丹青合,復道重樓錦繡懸。
評注
《杜臆》:
「赤甲白鹽」,正公初卜居處。沄「閭閻繚繞」,似厭喧闐而再卜居瀼西耳。
《杜詩詳注》:盧云:見夔州既庶且富也。吳論:此下七章,散詠夔州景物。
《讀杜心解》:詩可作畫。青紅層疊,樓榭參差,不嫌山體之孤峻矣。
《杜詩鏡銓》:便是畫圖,想見二邊掩映之妙(「楓林拮樹」二句下)。
其五(唐·杜甫)
押麻韻
押麻韻
瀼東瀼西一萬家,江北江南①春冬花。
背飛鶴子遺瓊蕊,相趁鳧雛入蔣牙。
背飛鶴子遺瓊蕊,相趁鳧雛入蔣牙。
評注
《杜臆》:
瀼東、西一萬家,知其喧猶不減也。豈復厭之而再徙東屯耶?
《杜詩詳注》:春冬花,地氣暖……瀼水直流,故地界東、西;江水橫流,故地分南、北。吳論:鶴子、鳧雛,季夏之景。
《讀杜心解》:下二,比《成都》詩「筍根」、「雉子」一聯較勝。
《杜詩鏡銓》:李云:生拗處,自見風流。
其六(唐·杜甫)
押蕭韻
押蕭韻
引用典故:神女
東屯稻畦一百頃,北有澗水通青苗。
晴浴狎鷗分處處,雨隨神女下朝朝。
晴浴狎鷗分處處,雨隨神女下朝朝。
其七(唐·杜甫)
押東韻
押東韻
引用典故:萬斛舟
蜀麻吳鹽自古通,萬斛之舟行若風。
長年三老長歌里,白晝②攤錢①高浪中。
長年三老長歌里,白晝②攤錢①高浪中。
評注
《杜臆》:
可與《滟滪》詩互看。「白晝攤錢」,豈即所謂「橫黃金」者耶?
《讀杜心解》:蜀在夔西,吳在夔東,夔峽乃其咽喉。此記商貨之走集也。「三老」「攤錢」,寫出習水饒財之狀。
其八(唐·杜甫)
押支韻
押支韻
引用典故:寶屏
憶昔咸陽都市合,山水之圖張賣時。
巫峽曾經寶屏見,楚宮猶對碧峰疑。
巫峽曾經寶屏見,楚宮猶對碧峰疑。
其九(唐·杜甫)
押陽韻
押陽韻
武侯祠堂①不可忘,中有松柏參天長。
干戈滿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涼。
干戈滿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涼。
評注
《杜詩詳注》:
武侯忠義,千古難忘,見非英雄割據及楚宮高唐可比。松柏陰森,堪散愁而納涼,亦對樹懷人之意。
《讀杜心解》:想「武侯」之神,而「干戈」之「愁」可「破」;承「松柏」之蔭,而「云日」之「炎」可「涼」:是分頂格。
《杜詩鏡銓》:李子德云:此等直自作開山手!于三唐絕句,另為一種。
以下總評
《唐宋詩醇》:諸作亦自成風調,存之以備一體。
《讀杜心解》:前九首俱截律詩上半,故下二對結,往往有律詩高調。
《杜詩鏡銓》:十首亦《竹枝》詞體,自是老境。
《石洲詩話》:《竹枝》本近鄙俚。杜公雖無《竹枝》,而《夔州歌》之類,即開其端。然其吞吐之大,則非語《竹枝》者所敢望也。
《唐人絕句精華》:「中巴」一首,記夔州形勢也。「赤甲」寫夔州之富庶,「東屯」述農田稻米之豐,「蜀麻」說蜀中商業之盛,皆有關國計民生之事,又與但寫地方風俗之瑣細者不同。
其十(唐·杜甫)
押虞韻
押虞韻
引用典故:蓬壺 閬風玄圃
閬風玄圃與蓬壺,中有高堂①天下無。
借問夔州壓何處,峽門江腹擁城隅。
借問夔州壓何處,峽門江腹擁城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