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文青年中文

夜(唐·杜甫)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夜(唐·杜甫)
  七言律詩 押庚韻  
題注:一作秋夜客舍
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獨夜旅魂驚。
疏燈自照孤帆宿,新月猶懸雙杵鳴。
南菊再逢人臥病,北書不至雁無情。
步蟾倚杖看牛斗,銀漢遙應接鳳城。
評注
《瀛奎律髓》
此詩中四句自是一家句法。……山谷得之,則古詩用為「滄江鷗鷺野心性,陰壑虎豹雄牙須」,亦是也。蓋上四字、下三字,本是二句,今以合為一句。而中不相粘,實則不可拆離也。試先讀上四字絕句,然后讀下三字,則句法截然可見矣。
《唐詩歸》
鐘云:同一清壯而節細味永,按之有物,覺「老去悲秋」、「昆明池水」等作皆遜之。譚云:情事有味,音韻亦妙。鐘云:森起(「疏燈自照」二句下)。鐘云:「菊逢人」妙,倒轉則庸矣(「南菊再逢」句下)。
《唐詩解》
此秋夜旅情也。
《杜詩集評》
高潔。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虞集曰:此詩與「玉露凋傷」篇語相出入。吳山民曰:《秋興》首章結聯但述旅情,此章結聯有忠君慕國想頭,故覺勝之;若*六句,則難第甲乙矣。周明輔曰:意象清森,讀之增感。
《唐詩評選》
盡一夜所適目驚心者,隨拈隨合,才高自可。不爾,必雜;要亦變體也。每句鏘然,猶不失七言宗風。
《杜詩說》
此與「玉露凋傷」不相上下,一、二,五、六,工力悉敵;三、四寫景雖遜彼之高壯,七、八含情,此處卻較深厚也。此號云安、夔州諸詩相合。「露下天高」,即「玉露調傷楓樹林」也;「獨夜魂驚」,即「聽猿實下三聲淚」也;「孤帆宿」,即「孤舟一系故園心」也;「雙杵鳴」,即「白帝城高急暮砧」也;「菊再逢」,即「叢菊兩開他日淚」也;「雁無情」,即「一聲何處送書雁」也;「看牛斗」則「每依北斗望京華」也。詩中詞意,大概相同。竊意此詩在先,故《秋興》得以詳敘耳。
《義門讀書記》
第四(句)顧「驚」字。「雙杵鳴」謂聞砧聲也,非月中搗藥之杵。七句收足「旅魂」、
《瀛奎律髓匯評》
馮舒:老杜之高不在此。查懼行;起、結扣定題面。中間二句說夜,二句說秋,切題極矣,卻極開宕。紀昀:筆筆清拔,而意境又極闊遠。
《杜詩詳注》
范德機曰:善詩者,就景中寫意。不善詩者,去意中尋景。如杜詩……「疏燈自照孤帆宿,新月猶懸雙杵鳴」……即景物之中,含蓄多少愁恨意。若說出,便短淺矣。
《杜臆》
今本多作"秋氣清」,而《演義》舊本作「秋水清」、當從之。……而「自照孤帆宿」者,客舟也,根「秋水」來。蓋從閣上見之,客舟多,故見疏燈皆自照孤帆而宿……
《唐詩摘鈔》
此篇以次句作骨。「孤蓬」自宿,「雙杵」自鳴,明其為獨夜也。己貧病羈留,所望親朋略加援引,則歸朝不難,何意音書日杳,正回旨鳳城,惟見銀漢遙遙相接,旅魂安得不為之驚乎?
《唐宋詩醇》
宛轉關生,渾然無跡。
《讀杜心解》
首聯,一景一情。自對格起,字字晶瑩。次聯,景由情出,……三聯,情就景生。「菊再逢」,實景也,而動人益向衰之慨;「書不至」,虛景也,而起雁仍空到之思。……結又情景雙融矣。
《杜詩鏡銓》
清麗亦開義山。好起(「露下天高」句下)。二句情在景中(「疏燈自照」二句下)。托怨雁是風人體(「北書不至」句下)。
《唐詩歸折衷》
唐云:《秋興》首篇與此足敵。喜雄壯者采彼,嗜沉細苕取此。終不可定伯仲。吳子謂結勝于彼,亦是宋儒議論。
《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
陳德公曰:似疏而刻。評:三、四尋常景色,寫極蕭疏。結二仍分一南一北,緊承五、六,尤是法密。
《唐詩箋要》
此詩不當僅賞其清壯,須玩其音節深細、步武端和處。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