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 花源(唐·韓愈)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伯芻)三堂新題二十一詠 花源(唐·韓愈)
五言絕句 押灰韻
五言絕句 押灰韻
題注:并序。劉伯芻以元和八年出刺虢州。
序:虢州刺史宅連水池竹林,往往為亭臺島渚,目其處為三堂。劉兄自給事中出刺此州,在任馀歲,職修人治,州中稱無事,頗復增飾。從子弟而游其間,又作二十一詩以詠其事,流行京師,文士爭和之。余與劉善,故亦同作。
源上花初發,公應日日來。
丁寧紅與紫,慎莫①一時開。
丁寧紅與紫,慎莫①一時開。
評注
《竹莊詩話》:
《筆墨閑錄》云:《三堂二十一詠》取韻精切,非復縱肆而作。隨其題觀之,其工可知也。
《馀師錄》:退之詩,惟《虢園二十一詠》為最工,語不過二十字,而意思含蓄過于數千百言者。
《桐江集o跋無名子詩》:昌黎為劉給事賦《二十一詠》,乃刺史州宅也。然專道林泉間興趣,于外務不毛發沾。「洞門無鎖鑰,俗客不曾來」,此以見自無俗客,則自不必有鎖鑰。風致甚高,與夫用意以拒俗客者異矣。既曰:「朝游孤嶼南,暮游孤嶼北。所以孤嶼鳥,與人盡相識。」又曰:「郡樓乘曉上,盡日不能回。」又「吏人休報事,公作送春詩。」茍如此,則郡事全廢,簿書期會,一切不問可也。然必其道眼識詩法者,始知昌黎為善立言,譬之曾點舍瑟,異乎三子者之撰也。
《輯注唐韓昌黎集》:王元美嘗云:絕句固自難,五言尤難。離首即尾,離尾即首,而要腹亦自不可少。妙在愈小而大,愈促而婉。得此法者,僅太白一人。王摩詰亦具體而微。此退之《三堂二十一詠》,蓋亦步武摩詰《輞川雜詩》而未逮者,已不免落宋人口吻矣。
《批韓詩》:朱彝尊曰:首首出新意,與王、裴《輞川》諸絕頗相似,音調卻不及彼之高雅。
《初白庵詩評》:二十一章校王、裴《輞川》唱和,古漸遠。
《韓詩臆說》:五絕王、李之外,端推裴、王,老杜已非擅長。至昌黎諸作,多率意為之,實不足以見公本領。即求其好處,亦只平實說去,不矜張作意。后來文湖州與蘇潁濱唱和詩,似祖此神。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臨江仙 云陽道中(清·鄒祗謨)
- 臨江仙 五十初度(近現代·朱帆)
- 臨江仙 五月榴花(當代·江南雨)
- 臨江仙 親水走廊謁陳連升銅像(當代·熊東遨)
- 臨江仙 什剎海(當代·張力夫)
- 臨江仙 代作(宋·戴復古)
- 臨江仙 代散花庵詞選陳與義(清末近現代初·周岸登)
- 臨江仙 代閨怨(宋·劉鎮)
- 臨江仙 以鴛鴦梅一盆壽程靜山平章(元·程文海)
- 臨江仙 仲冬接舅氏札,并索近詠卻寄(清·張玉珍)
- 臨江仙 傳溥心畬畫師旅居香港,奇窘以死,(近現代·龍榆生)
- 臨江仙 伯熙答詩有「盆梅已落菊花來」之句(清末民國初·樊增祥)
- 臨江仙 住黃土坡即事(當代·黃綺)
- 臨江仙 余年三十二歲在甲辰嘗畫七圈于紙揭(宋·張镃)
- 臨江仙 佛手(近現代·張克家)
- 臨江仙 依韻和二姑(云句)(清末民國初·費墨娟)
- 臨江仙 信州作(宋·晁補之)
- 臨江仙 偶作(清·陳維崧)
- 臨江仙 偶得(元·尹志平)
- 臨江仙 偶成(元·舒遜)
- 臨江仙 元夕(明·黃淮)
- 臨江仙 元夜風雨臨明見月(當代·陳永正)
- 臨江仙 元宵作(宋·廖行之)
- 臨江仙 元宵后二日倚聲(清末民國初·潘榕)
- 臨江仙 元旦與鷺山過月輪山久坐(近現代·夏承燾)